•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會代表委員談就業創業: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

2019-03-11 13:2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就業優先 全面發力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

  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全媒看兩會)

  ■雲南建水縣田靜紫陶技能傳習中心理事長田靜委員:應提高技能培訓有效性,為行業培育更多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同時,支援更多非營利公益技能培訓機構。

  ■山東省人社廳廳長梅建華代表:要著力突破制約鄉村人才發展的難點,不斷打通束縛創新創業創造的堵點。大力推進鄉村人才評價激勵,全面建立職業農民職稱制度。

  ■青島市市長孟凡利代表:將實施農村歸雁計劃,吸引高校畢業生、農村退伍軍人等在外人才回鄉服務、返鄉創業。支援人才返鄉創業創新,助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通過産業繁榮,帶動更多人就近就業。

  ■共青團安徽省委書記孔濤代表:共青團既要依靠自身力量積極作為,更要聚合黨委政府各部門工作力量,形成全社會共同服務青年發展的機制,把青年發展規劃中關於青年職業技能提升、崗位建功成才的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支援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援;讓更多青年憑藉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今年,就業優先政策首次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會場內,就業創業成為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會場外,各行各業的奮鬥者也用拼搏和努力講述著自己的創就業故事。

  返鄉創業

  為鄉村振興出點力

  西安西鹹新區特色小鎮開園迎客的消息,讓在外闖蕩4年的陜西姑娘蘇婷動了心。

  “回家幹,很自由,事業與親情也能夠平衡兼顧。”思考再三,蘇婷決定回鄉創業。

  改造房屋,開農家樂,辦茶室……憑藉在外打拼積累的經驗,她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今年春節,“蘇家二號院”20多張餐桌與茶室,被遊客擠得滿滿噹噹。“是金子,在哪兒都要發光。”蘇婷的言語中透著自信。

  當了多年程式員,卻決定回老家淄博和爐子打起了交道,山東小夥郭群的決定出人意料。

  郭群家的廠子原本生産傳統家用煤爐,由於不符合環保要求,面臨被淘汰的危機。郭群接手後,加緊研發上線壁挂燃氣爐産品,抓住了“氣代煤”的發展趨勢,銷量增長迅速。

  “家鄉需要人才,這裡同樣是施展才華的舞臺。”郭群打算,用更開闊的視野,將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進一步建立起來,讓企業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也為鄉村發展出份力。

  靈活就業

  自己幹也收穫滿滿

  放著待遇很好的外企工作不做,黃浩想要自己幹。

  “合肥正在建設大數據中心,這正好和我想做的事情很契合。”他想借助平臺的力量實現個人事業上的價值。

  借著政策東風,瞄準公共文化行業,黃浩所在的團隊已經研發出多個爆款産品。“智慧文化雲平臺、智慧圖書館雲平臺……將來我們還要為中小學圖書館、高校等細分行業提供全價值鏈的運營級解決方案。”

  “自己給自己打工,而且我的特長還能得到發揮。”在他看來,年輕人幹事業,不管做什麼,有夢就有精彩。

  發揮所長

  敢闖敢拼實現價值

  作為渤海銀行成都分行的一名基層管理者,工作中的諶健是位有心人。

  “許多初創企業技術或産品都很好,但缺少完善的財務制度和人員配備,怎麼辦?” 除了輔導客戶開戶,諶健開始主動協助企業制定財務基本制度,並從市場上找到了合適的財務工作人員推薦入職工作。

  不久前,在他的幫助下,成都高新區一家初創科技企業成功獲得千萬元級首輪融資。“作為金融一線從業者,無論是服務實體企業、小微客戶,還是開展精準扶貧,都讓我更好地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諶健説。

  回到家鄉工作的蘇婷,也有自己的目標。“我去外地參觀學習了很多次。新理念能幫我取得更大的發展。”新思路,有新出路。如今的蘇婷,還盯上了酒、茶等“禮品經濟”——通過遊客採買、網路銷售,發展前景相當可觀。“年輕人,就要敢闖敢拼。飛速發展的時代裏,從不缺奮鬥的舞臺。”

  采寫:本報記者高炳、徐靖、宋豪新、肖家鑫、吳月、王沛

  統籌:蔣雪婕、鞏育華、祁嘉潤

  製圖:張丹峰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