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嚴彬:建議加快推進綠色PPP項目
中新網3月5日電 “建立覆蓋PPP項目全生命週期的機制,推動環保等産業由工程建設向服務運營轉型,為加快推進綠色PPP項目提供良好的‘土壤’。”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在《關於加快推進綠色PPP項目》提案中作出以上建議。
|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國家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綠色發展”,不斷強化“兩高”行業污染減排和末端治理,解決存量污染物治理和生態環境修復問題,並對加強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綠色發展的不斷深化,環境治理及相關公共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快速增長。嚴彬委員認為,環境治理和修復等綠色項目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徵,投資需求大、項目運營和投資回收週期長,長期以來主要依賴公共財政投入。在財政去杠桿不斷深化、政府嚴控債務規模的背景下,綠色發展“擁抱”PPP成為必然選擇。
“PPP模式的應用極大促進了環保等綠色産業的市場化程度,拓寬了綠色産業的發展空間,但是投資回報機制缺乏、技術與模式創新不足、融資困難、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仍然制約著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嚴彬在會上進一步指出,“在綠色領域推進PPP項目,應在以強化環境品質改善為核心目標的基礎上,重點完善投資回報機制,創新治理模式。”
對此,嚴彬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一是完善投資回報機制,釋放環境資源價值。綠色PPP項目公益性較強,除市政污水和垃圾處理等能夠在未來産生穩定收益的項目外,其他如水源保護、生態修復、水體治理等項目都需依靠政府付費來支援。探索建立相關投資回報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才能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推動環保産業進一步擴容。具體來説,可以積極利用環境修復及治理所産生的環境資源價值,探索採用資源組合開發模式,將單純的環境修復和治理項目與其他能夠創造穩定收益的資源開發項目相結合,包括修復地區周圍的土地開發、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林下經濟等。
二是創新環境治理模式,推動環保企業技術創新。要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方、環保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從而降低環境治理等綠色項目的運營成本,並通過PPP項目靈活的定價和調價機制,將項目執行過程中因降低成本産生的利潤讓與社會資本方,從而最大限度地形成對社會資本方進行環境治理模式創新的正向激勵機制。
三是制定稅收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稅收優惠政策也是顯著提高社會資本參與綠色PPP項目的重要手段。建議研究出臺針對綠色PPP項目的稅收優惠政策,在PPP項目公司成立和到期資産交易轉讓兩個階段,在增值稅、所得稅等主體稅種上給予一定優惠,切實降低PPP項目公司的經營成本,提高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
四是嚴格績效付費機制,倒逼市場準入門檻提升。嚴格執行績效付費機制是保證環境服務供給品質的重要手段,也是倒逼綠色PPP項目提高準入門檻的有效措施。在綠色PPP項目的方案論證和財政雙評階段,主管部門對綠色PPP項目的環境改善效果與應付費機制進行重點評審,對環境績效考核不明確、不可行或按績效付費機制不合理的項目,堅決予以否決。
五是借助綠色金融政策“東風”,推動綠色PPP模式和政策創新。結合創建國家生態原産地産品保護示範城市、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迴圈經濟示範城市等活動,設立綠色金融試點示範區,組織開展綠色PPP模式與政策創新試點,在環境治理模式創新、完善投資回報機制、強化績效付費機制、綠色金融政策融合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在不同綠色産業領域,探索發展新模式和新業態,將各試點區域建設成綠色産業和綠色金融政策互相促進、協同發展的示範區,以多元化的綠色金融創新工具為手段,採用債券為主的融資模式,重點支援包括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在內的綠色項目採用PPP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