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用戶“打車難”司機“被清退” 網約車今後會怎樣?

2019-02-20 08:49: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字號

  “去年底有司機收到了平臺通知,要求儘量使運力合規,2019年元旦過後平臺就逐漸對不合規運力停止派單了。”2019年元旦過後,曾服務於某網約車平臺的一位司機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作為一名“不合規”運力司機,他對未來感到迷茫。根據2016年底公佈的《北京市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他不符合“京人”的合規要求,並且其駕駛的車輛也不符合軸距不低於2650毫米,排量不小于1.8升的要求。“一旦全面停止對不合規運力的派單,我們就沒法繼續幹了。”

  2018年11月底,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組織召開網約車順風車進駐式安全專項檢查工作新聞通氣會。滴滴出行順風車産品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安全生産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等七大問題被重點提及。

  業內人士分析,網約車正在進入發展的新階段:無論司機還是車輛,不合規運力的清退力度將會加大。

  “合規”成本大增 

  按照要求,2018年12月18日,各大網約車平臺不約而同對外公佈了整改措施,“運力合規化”成為各平臺共同的整改措施,也是各家平臺目前最重要的任務。

  滴滴出行在整改措施中稱,將“根據各地網約車實施細則對車輛軸距、排量、車價等不同要求,制定分城市分階段的合規目標”,並“克服困難,持續並加快清退不合規運力,逐步減少對不合規人員和車輛派單,直至停止”。

  易到則稱“圍繞各地《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管理規定》中對駕駛員戶籍、車輛標準、車輛註冊地及車輛所有人等要求,已建立健全篩查體系”,並頒布了合規獎勵政策,並稱其在2018年的後4個月以來已經清退不合規駕駛員逾50萬人,對拒絕合規的司機靜默處理,“2018年12月31日前可在全國重點業務城市全面合規”。

  在北京地區運力合規率較高的首汽約車則稱,旗下自有車輛合規率已達百分之百,非合規車輛主要隸屬於加盟車隊,將加速加盟車輛的合規進程,對不合規司機逐步封停。

  問題在於,以京滬兩地的網約車法案為準,不合規運力在司機戶籍問題上是無法繞開的難題。

  在北京從事汽車租賃的周先生曾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他公司旗下的司機九成以上是非京籍,一旦被清退,對其快車和專車業務將是“毀滅性打擊”。而在車輛方面,軸距和排量的要求都是較高的標準,旗下車輛的合規率也不超過一半。

  那麼,在車牌號不變的前提下,車輛能否換成合規車輛繼續從事網約車?答案是肯定的,但成本巨大。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獲悉,各平臺都開展了鼓勵司機和車輛合規化及辦理各種證件的“綠色通道”,“我們能多跑幾步路的,就讓司機少跑幾步路,很多手續由平臺來幫助辦理。”一位不願具名的汽車租賃公司人士為《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算了一筆賬:

  以北京地區標準為例,在不更換車牌號碼的前提下,軸距超過2650毫米、排量不低於1.8升的車輛至少是中端車型,然而,目前大量服務於“易達”“快車”等基礎級別服務的車型價格均在10萬元左右,而合規車輛最便宜也超過16萬元,加上運營車輛在保險上需支付更多。因此,司機若想繼續從事網約車服務,需要增加近10萬元,此外還要承受強制報廢年限為8年的規定。

  在安全專項檢查工作新聞通氣會上,安全隱患等問題也被重點提及。的確,不僅滴滴存在,在其他網約車平臺也普遍存在。為此,“一鍵報警”一詞普遍出現在各平臺的整改措施中。滴滴還宣佈,順風車服務將無限期下線,並且已經去除了社交功能。其他網約車平臺的整改措施中也有加強網路安全體系建設,保護用戶個人資訊等內容。

  網約車向中高端轉型? 

  眾所週知,各平臺中“專車”舒適”“豪華車”和“優享”等中高端服務的車輛合規率較高,被清退的絕大多數是 “快車”“易達”等滿足基本出行服務的産品類型,但中高端服務的單量佔比在各家平臺中很有限。

  一位不願具名的租賃行業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網約車更多的是在單量上進行競爭,豪華車和專車的服務品質的確高,但意味著對司機和租賃公司的要求也多,並無太多司機情願從事專車和豪華車,運力總數不會很高。”

  也就是説,當大多數滿足基本出行需求的運力被清退後,網約車不可避免地走向中高端化。在傳統計程車“減少”了一個有力競爭者的同時,市民基本出行的需求再次“供不應求”。

  原本習慣“秒到”“秒接單”的“快車”“易達”等服務的用戶再次遇到“打車難”問題。“打車難”問題伴隨著清退不合規運力的出現是短時間內無法避免的,2018年9月,滴滴出行曾以內部整頓為由,進行為期一週的夜間停運,彼時黑車、黑摩的重現江湖,人們在路邊聚集打車和被隨意加價再次出現。

  實際上,從2018年9月中旬滴滴出行恢復夜間運營開始,就有部分不合規運力離開平臺,原因之一是對未來合規化運營後自身地位不穩的擔憂,但更多的則是對整個行業的悲觀,預計未來收入有限。

  也就是説,“打車難”問題在各家平臺運力開始下降,司機退出市場的之前幾個月就已經出現,到2019年元旦,各家平臺明確要求司機和車輛合規化之後,這個問題變得更加明顯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平臺其實也在盡可能地使清退不合規運力的行為按步驟分階段進行,而非“硬著陸”,在各平臺的整改措施中不乏對司機和車輛達到合規標準的鼓勵政策、幫助辦理證件的“綠色通道”及“靜默”等暫時性措施。

  “我們還是希望所有司機和車輛都能夠樂意合規化運營,畢竟所有的單量和運力都是由他們撐起來的。拋開京滬兩地戶籍要求不説,單是車輛的證件辦理以及戶籍合規司機的證件辦理齊全了,都是不小的工作,這些我們都願意幫助司機做。”一位網約車平臺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記者 銀昕)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