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P2P“變身”網路小貸 市民投資更安全嗎

2019-02-15 14:1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政策引導機構積極轉型——

  P2P“變身”網路小貸,投資更安全嗎

  本報記者 錢箐旎

  “我聽説P2P要轉型了,轉成網路小貸公司我就能投了嗎?”“P2P和網路小貸到底有啥不同?”……

  春節期間,記者收到不少來自親朋好友的“關心”,很多都與P2P網貸投資相關。P2P真要轉型了嗎?

  沒錯,1月份最新出臺的《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指出,要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路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産管理機構導流等。

  業內人士表示,監管部門鼓勵P2P網貸轉型為網路小貸公司,這距離2017年11月21日監管層叫停網路小貸設立已過去一年有餘。換句話説,目前能轉型為網路小貸公司的只能是已經有牌照的P2P網貸平臺。

  根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1月20日,全國範圍內共有網路小貸牌照300張,其中完成工商註冊的有279張,金融辦批復和過了公示期的共有21張。在現存300張網路小貸牌照中,除了個別暴雷的網貸平臺以外,有22家目前還在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已經通過主體或者關聯公司獲得了網路小貸牌照,佔網路小貸牌照的7.3%。

  不過,分析人士提醒,並不是説持有網路小貸牌照,就意味著網貸平臺比較安全。事實上,此前網路小貸牌照的發放標準各個地區並不統一,且資質審核標準也值得商榷。還有一些平臺是通過收購間接獲得網路小貸牌照。總的來看,上市公司擁有強勁的背景實力更易申請到網路小貸牌照。

  事實上,實力雄厚的P2P平臺未必願意轉型網路小貸,同時實力一般的P2P平臺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去拿牌照。對於網貸平臺來説,轉型網路小貸這條路並不好走。

  “目前,對網路小貸牌照的限制很多,網路小貸公司主要運用自有資金髮放貸款,其資金來源主要為自有資金、捐贈資金、銀行融資、ABS融資、向主要股東定向借款等。”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艾亞文表示,網貸平臺的放貸資金主要來源於投資個人,這就意味著網貸平臺的原有資金端要縮減。這樣看來,網貸牌照的這條轉型路更適合目前資金端略弱的網貸平臺。

  此外,部分地區監管部門還對網路小貸公司總資産、凈資産、資産負債率等有最低門檻。這也意味著,對網貸平臺自身的經營水準也有一定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與其他金融牌照由央行、證監會、外管局等審批和發放有所不同的是,網路小貸牌照一直是由地方省級金融辦發放,因而省級金融辦擁有最終批複權。但是,每個地方的監管政策也略有不同。專家表示,目前網路小貸是由地方金融監管部門負責牌照發放和監管事宜,相應的監管政策文件也是由各地金融監管部門制定,這就造成各地準入門檻、運營要求等監管標準不統一,對網路小貸發起企業的資質審查放鬆、審批不嚴等,甚至出現一些持牌機構並沒有開展實質性經營業務等情況,形成監管套利,並且目前監管體系存在重審批輕監管傾向。

  與此同時,網路小貸行業各種亂象也並不比網貸行業少,牌照出租、高利貸、砍頭息、暴力催收、變相現金貸等問題仍不斷暴露出來。截至目前,監管層尚未出臺統一的網路小貸監管政策,行業仍存在監管套利空間。“整個行業亟需監管層出臺統一監管政策,遏制網路小貸混亂無序行為,網貸平臺轉型為網路小貸也面臨著同樣的政策性風險。”艾亞文説。

  錢箐旎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