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8年行業利潤同比增長近四成 鋼鐵業仍需警惕産能反彈

2019-02-13 08: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近日,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鋼鐵行業實現利潤4704億元,比上年增長39.3%。鋼鐵行業效益大增引發各方廣泛關注。

  2018年是鋼鐵行業實現穩中向好發展的一年,突出體現在市場環境明顯改善、優勢産能充分發揮、企業效益明顯改善等方面。數據顯示,2018年1月份至12月份,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産量分別為77105萬噸、92826萬噸和110552萬噸,分別同比增長3%、6.6%和8.5%。

  “2018年鋼鐵業基本達到産需平衡。”中鋼協2018年輪值會長于勇指出,鋼鐵生産持續增長,既有填補去除“地條鋼”後騰出市場空間的因素,也有國內市場需求增長以及産能過快釋放因素。

  鋼材價格保持相對穩定也提供了有力佐證。2018年前10個月,CSPI(中國鋼材價格平均指數)基本在110點至120點之間波動。

  由於市場形勢較好,行業經營狀況明顯改善。2018年1月份至12月份,中鋼協會員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11萬億元,同比增長13.04%;盈利2862.7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1.12%;資産負債率65.02%,同比下降2.63個百分點。

  鋼鐵行業盈利狀況明顯改善,主要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8年,鋼鐵行業超額完成3000萬噸年度目標任務,提前兩年完成鋼鐵去産能“十三五”規劃1.5億噸上限目標。

  2018年,我國對“地條鋼”持續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暢通舉報渠道,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強化負面警示作用,嚴防“地條鋼”死灰複燃;以産能置換為工作抓手,嚴禁新增鋼鐵産能。通過督查督辦和現場核查,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新增産能典型案例。

  不過,違規新增産能的衝動仍然存在,環保短板、佈局不合理、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依然困擾著行業發展。中鋼協強調,2019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重點要從化解過剩産能轉向防範已化解産能復産,嚴防“地條鋼”死灰複燃,嚴禁新增産能等方面;主攻方向要從産能總量調整轉向現有産能結構優化、佈局調整和兼併重組。

  中鋼協提出,要用3年至5年時間,將資産負債率降到60%以下,充分利用有利時機,多措並舉去杠桿。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不轉變過去依靠規模擴張的思路,行業仍有可能回到供大於求的老路上去,效益很難持久。

  “鋼鐵行業作為支撐製造業發展的基礎行業,應率先實現高品質發展。”于勇指出,廣大鋼鐵企業要結合自身特點,研究自身轉型升級戰略和路徑。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産品科技含量是我國鋼鐵行業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一招。(周 雷)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