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漢能漢墻落地華中 合肥物聯網創新中心變身“綠色地標”

2019-02-11 16:12: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海拔、造型、地理位置、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被用來衡量建築優秀與否,而隨著生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這些標準正在改變。高科技新能源企業漢能認為,作為具有巨大導向性作用的地標建築,應該不再僅僅追求高度與獨特造型,而應從底層架構出發,採用高效的可再生能源,並與建築達到高度的融合與統一,成為綠色地標、生態地標。漢能通過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探明瞭綠色建築的打造路徑,隨著發電墻綠色系統解決方案“漢墻”項目不斷落地,建築與人類和諧共生的未來前景也愈加明朗。

  近日,漢能漢墻落地合肥ARM物聯網智慧城市創新中心。作為ARM物聯網智慧城市創新中心項目中的重要一環——彩色光伏發電連廊項目,採用了漢墻綠色能源解決方案。ARM物聯網智慧城市創新中心是合肥市政府利用高新技術手段加強城市治理,提高政府的整體快速反應能力,提升城市建設管理的現代化水準和社會經濟效益的重要項目,一直備受矚目,此次因漢墻的加入,該項目也隨之平添綠色、科技的色彩。

  漢墻創造性地將全球技術領先的玻璃基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晶片與建築幕墻系統技術相結合,可讓玻璃幕墻轉化光能為電能,實現建築的自主發電。雖然是會發電的玻璃墻,但其具備卓越穩定的安全性能,十分可靠。漢墻可抗12級颱風;能夠適應零下40℃到零上85℃的大溫差耐熱抗凍考驗,並且使用燃燒性能等級達到A級的不燃性材料,在各種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也能正常工作。

  此次合肥ARM物聯網智慧城市創新中心連廊項目採用了漢能漢墻彩色透光性組件,總裝機容量7.34KW,預計建成後年均發電量可達5000度左右。相當於每年節省標煤約1800千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90千克,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40千克,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約470千克,等於種了300棵樹。此外由於漢墻的獨特優勢——弱光性好、高溫性能好、顏色形狀可訂制、透光均勻等特點,應用在彩色連廊當中,不僅可以利用照射在建築表面的陽光發電,還能有效減少室內太陽輻射,令陽光照進室內卻不會有燥熱感,也不會刺眼。

  漢能使薄膜太陽能這一真正“綠色”的清潔能源技術惠及全球,以創新科技賦能世界物體,在漢能的産品世界裏,大到城市摩天大樓,小到鄰里屋頂,或是一段道路,一個車站,皆融入漢能的領先技術,實現“讓萬物發電”。這與合肥市打造智慧城市、生態城市,推進宣傳降低能耗、建設綠色建築的理念高度契合;此次落地的漢墻項目,為合肥市ARM物聯網智慧城市創新中心成為地方標誌性文化設施增添砝碼。在合作過程中,客戶不僅對漢墻這種新型發電建材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還對漢能“移動能源+”的概念表示高度認可,並表示後期將把漢能的漢包、漢紙、漢傘等系列産品在創新中心內做出模組展示,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漢能“讓萬物發電”的理念,顛覆人們對於消費品、玻璃、墻面、建築等的認知和想像。

  據了解,“漢墻”現已獲得了國內外市場的廣泛青睞。目前,廣東省河源市的華僑城大廈是國內使用漢墻單體面積最大的建築,總建築面積約16萬平方米,建築高度約85米,共18層高,發電墻總面積達到2823.67平方米。項目共安裝了2506塊漢墻産品,裝機容量310千瓦,年發電量可達約21萬度,其減排效果相當於為城市種了一萬多棵樹。在海外市場,漢墻同樣受到廣泛青睞。2018年11月,漢能與澳大利亞最早從事光伏BIPV商業樓宇的綠色建築公司ETS簽署高層商業樓宇漢墻銷售協議,協議為期三年,涉及物業面積9萬平方米,總金額超過一億人民幣。

  正如諾貝爾獎得主—丹凱門在紀錄片《生態之城》中提出的觀點:建築物必須大幅改造,才能迎接低碳的未來。漢墻的大面積應用,將讓成千上萬座建築成為綠色、甚至成為凈零能耗建築,可以創造出一個相互連接、電力能源自我依賴的生態城市。相信隨著新型智慧城市的不斷推廣,漢能薄膜太陽能産品會日漸廣泛應用,和人們的生活進行深入融合,不僅讓建築成為綠色發電站,也讓萬物像擁有葉綠素的植物一樣利用陽光。當每一個人與物都能通過綠色、無排放的方式來發電,來獲取清潔能源,人類也隨之收穫煥然一新的能量世界,生態智慧的綠意未來。

[責任編輯: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