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標準化、減量化、可迴圈…… 快遞包裝“綠起來”

2019-01-23 08:49: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本報記者 李 禾

  第二看臺

  如今,快遞已成為生活和工作中的“必需品”了。隨著快遞包裹量的幾何數增長與快遞物流業相關的環保問題也日益突顯。國家郵政局近日發佈了《快遞業綠色包裝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規定了快遞行業綠色包裝工作的目標。

  那麼,目前我國快遞行業的包裝面臨哪些問題?綠色包裝標準是什麼,涉及到哪些技術,《指南》明確了哪些要求?快遞、包裝生産企業該如何執行《指南》?

  回收成本高、回收率低

  包裝廢棄物處理處於瓶頸期

  2018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一。國家郵政局提出,2019年快遞業務量要完成600億件。

  菜鳥綠色行動專家李天驕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説,配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包裹,需要消耗編織袋、塑膠袋、包裝箱、膠帶、快遞運單等多種耗材,包裝是快遞物流行業中産生廢棄物最多的環節之一。

  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僅2016年我國快遞業就消耗了32億條編織袋、86億個包裝箱以及3.3億卷膠帶。隨之而來的是,在我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佔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則為85%—90%,這些包裝垃圾以紙張、塑膠為主。

  “國家政策和企業措施只能相對減少一部分快遞包裝的垃圾,不可能解決快遞包裝的全部問題。”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説,回收成本高、回收率低,加上當前我國垃圾分類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快遞垃圾不利於回收。

  李天驕也表示,從目前看,包裝廢棄物處理仍處於瓶頸期。其中,紙質包裝有相對完善的回收再利用機制,2017年約有90%的紙質包裝物通過各種方式得以再利用。“但是快遞業要減少環境影響,還是面臨很多挑戰。比如用於快遞包裹的包裝袋、膠帶等塑膠製品,只能被用於焚燒發電或填埋處理,無法有效迴圈利用。因此,根據《指南》要求,推廣綠色包裝,勢在必行。”

  增強新材料研發創新

  建立高效智慧綠色解決方案

  由於目前包裝存在的種種問題,《指南》要求快遞企業在採購和使用塑膠包裝時,可加入全生物降解塑膠,探索使用迴圈快遞箱、共用快遞盒等新型快遞容器,逐步減少包裝耗材用量,並推進包裝物回收再利用,“迴圈使用次數不低於20次”。

  李天驕説,快遞企業通過新材料的研發創新,採用環保、易於回收的包裝方案,推進包裝減量化,可有效減少快遞包裝環節的過度包裝、資源浪費等問題。2016年,菜鳥作為開放式的物流網路平臺,與圓通、中通等全球物流合作夥伴啟動了物流的“綠色行動計劃”,通過智慧物流骨幹網的協同模式和智慧技術投入,建立以綠色倉配、綠色包裹、綠色回收、綠色智慧為主要抓手的綠色解決方案,推動物流行業向綠色物流轉型升級。

  當前,根據《指南》,物流業正加速升級綠色包裝標準和解決方案,一大批創新環保措施和産品已在我國落地。如中國郵政研製的可降解塑膠包裝袋、環保封裝用品;蘇寧物流推出的共用快遞盒、冷鏈迴圈箱、零膠紙箱;中通快遞啟用的綠色迴圈帆布袋、可降解包裝袋等,有效緩解了傳統包裝帶來的污染問題。

  據郵政部門初步統計,截至目前,主要品牌快遞企業通過採取減少過度包裝、迴圈利用紙箱等措施,每年至少可節約快遞封裝用品55億個;電子面單的普及率提升至92%,每年至少可節約傳統紙質面單314億張。

  探索建立黑名單制

  推動建立聯合懲戒機制

  除技術引領、企業自律、消費者提高環保意識外,國家層面的監督和激勵也非常重要。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強調,聚焦減量化、再利用目標,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落實國家綠色發展結構性減稅等優惠政策,加強對落實行業生態環保責任清單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考核等。

  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金京華也表示,將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快遞包裝産品綠色認證,引導和支援電商、快遞企業、消費者使用通過綠色認證的快遞包裝産品。“同時,將加大綠色快遞包裝産品品質監督檢查和情況通報力度,將快遞綠色包裝納入綠色産品信用體系建設,探索建立黑名單制度,推動建立聯合懲戒機制。”

  國家郵政局日前宣佈,新增浙江嘉興、福建廈門、山東青島、河南鶴壁、湖北恩施為綠色快遞綜合試點城市,並在快遞企業中開展可迴圈轉机袋(箱)全面替代一次性塑膠編織袋試點等。

  不過,“使用綠色包裝和迴圈材料會增加企業投入的成本,可能導致部分成本轉嫁到消費端。”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專家委員解筱文説。

  “我們目前使用的普通塑膠袋,在自然條件下需要200年才能實現降解,而使用生物降解塑膠快遞包裝袋後,採用堆肥方式,半年可實現90%以上降解,若溫濕度合適,1年內可全部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是真正的環境友好型包裝袋。”郵政科學研究規劃院檢測中心常務副主任把寧舉例説,但是使用生物降解塑膠包裝袋的成本,可能是現有包裝袋的2倍以上,這對快遞行業的成本控制提出了新挑戰,也需要消費者提高綠色環保意識,為未來可能實行的“環保快遞”支付更多費用。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