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亮出90萬億成績單 “中國經濟唱衰論”不攻自破

2019-01-22 08:48: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1月2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了2018年國民經濟運作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全年國內生産總值(GDP)9003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

  憑藉6.6%的經濟增速,中國不僅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名列榜首,而且以13.6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近30%。這樣的成績,對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來説,無疑是2019開年的一個重磅利好消息,也讓一段時間以來唱衰中國經濟的種種論調不攻自破。

  2018年,面對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民粹主義活動多發的國際環境,中國經濟“穩”字當頭,經受住了各類嚴峻複雜的風險考驗,國民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持續顯現。

  “穩”的底氣來自中國有效的宏觀政策。2018年,中國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品質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激發市場活力、需求潛力和內生動力。從印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到重新修訂《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一系列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政策,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作。

  “穩”的背後是中國強勁的消費動能。2018年全國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快於每人平均GDP6.1%的增速,中國中等收入群體人口已經超過4億人,巨大的消費市場為中國經濟平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18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8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與此同時,中國的商品消費也開始向高品質方向發展。品質高、價格不菲的商品也更多地進入中高收入家庭,文化消費、資訊消費、教育培訓消費、健康衛生消費迅速增長。

  “穩”也離不開中國豐厚的人口紅利。中國的勞動力資源近9億人,就業人員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高素質人才有1.7億,每年大學畢業生有800多萬。這表明,中國仍然具有巨大的人口數量和勞動力大軍,人口紅利仍然存在的同時人才紅利也在形成,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

  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從長期發展趨勢看,儘管國際環境的不確定還在增加,國內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但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事實不會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因此,一方面必須繼續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另一方面,還要與其他國家開放合作、互利共贏,不斷提升科技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快綠色發展。(海外網評論員 王法治)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