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央企以改革謀效益促增長

2019-01-18 09:2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央企以改革謀效益促增長(銳財經)

  1.7萬億——2018年中央企業利潤總額創下歷史最好水準。在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央企成績是如何取得的?2019年國資國企改革從何處著力?1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2018年中央企業經濟運作情況舉行發佈會,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利潤增負債降

  這是一張亮麗的成績單。2018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9.1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利潤總額1.7萬億元,創歷史最好水準,同比增長16.7%;實現凈利潤1.2萬億元,同比增長15.7%;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6100.1億元,同比增長17.6%。

  央企降杠桿減負債成效顯著。2018年12月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産負債率為65.7%,較年初下降0.6個百分點,50家企業降幅超過1個百分點。其中帶息負債比率為39.4%,帶息負債增速低於上年同期1.5個百分點。

  成績如何取得?彭華崗進行了分析。

  得益於中國宏觀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中國是人口大國、消費大國,也是市場大國,中央企業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促進了自身的發展。根據經濟形勢發展需要,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出臺也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條件。

  得益於央企自身加強改革管理,不斷提質增效。聚焦實業主業,嚴控非主業投資比例和金融業務投資,央企核心業務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2018年中央工業企業增利額佔中央企業凈利潤增量的67.4%。搶抓市場機遇,中央企業市場份額不斷提升,2018年,28家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幅超過20%。深挖內部潛力,中央企業大力壓減一般性管理費用和非生産性開支,2018年百元營業收入支付的成本費用同比下降0.4元,成本費用利潤率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這個數好像聽起來很小,才4毛錢,但中央工業企業20多萬億的銷售收入,這一算賬就是近千億的利潤。這些方面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彭華崗説。

  央企創新步伐加快

  “鵲橋”中繼星順利進入使命軌道運作;“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天鯤號”重型自航絞吸船出港海試;港珠澳大橋正式建成通車……2018年中央企業加快推動創新發展,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也標誌著中國在相關科技前沿領域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這幾年,我們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一直非常強調加強科技創新、加大科研投入。”彭華崗説,國資委還專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中央企業創新發展的意見》,從出資人角度加大中央企業科研創新的指導力度。不久前,51家中央企業共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98項,佔獎項總數40.8%。

  同時,央企社會貢獻持續加大。2018年中央企業上交稅費總額2.2萬億元,同比增長5.7%。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提前超額完成提速降費專項任務,全年累計讓利超過1200億元;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落實降電價政策,中國華能、中國華電等發電企業提高市場化交易份額,全年共降低社會用電成本超過1600億元。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穩步實施,完成18家中央企業股權劃轉,劃轉規模達750億元。

  深化改革穩增長

  2019年經濟運作穩中有變、變中有憂,企業經營也面臨市場壓力,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將從哪些方面著力?

  對此,彭華崗表示,對於2019年的工作要實現“一個確保”,即確保實現效益穩步增長。“這實際上也是我們在分析形勢,對企業經營情況進行判斷的基礎上確定的,我們感覺到今年要加大力度、控制風險,積極利用有利條件來實現。”

  為實現這“一個確保”,國資委今年將推出“六個強化”的舉措。一是強化風險管控,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二是強化自主創新,加快高品質發展的步伐;三是強化實業主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四是強化改革落地,不斷激發企業內生活力和發展動力;五是強化管理提升,努力向世界一流水準邁進;六要強化職能轉變,完善出資人監督的權力和責任清單,依法落實企業的法人財産權和經營自主權,加快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

  2019年,國資委將推進多項重點改革工作。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來説,彭華崗指出,新增11家中央企業的改革將打造升級版。要調整管控模式,加大授權放權力度;優化産業佈局,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積極培育戰略性的新興産業,堅決從低效低質的産業逐步退出;突出市場化改革的導向,凡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出資的企業要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或加大上市力度,真正實現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作為股東管理其所投資的企業,真正使企業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

  李 婕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