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9,中國經濟十問丨“穩中求進”,應該怎麼“穩”、怎麼“進”?

2019-01-08 16:36:00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
字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18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19年經濟工作。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經濟之聲推出系列評論《2019,中國經濟十問》,今天推出第一問 :“穩中求進”,應該怎麼“穩”、怎麼“進”?經濟之聲評論員梓量對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

經濟之聲評論員梓量 

國經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 

  經濟之聲評論員梓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怎麼解讀2019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總基調就是“穩中求進”,這是我們指導一切經濟工作的基本原則。目前國際國內的環境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我們要集中精力聚焦穩字當頭,六個方面要穩,特別是要穩增長,保證國民經濟還有金融體系平穩運作,這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翻一番戰略目標的關鍵。2019年是關鍵之年,還是要貫徹穩中求進。第一要“穩”,不要出現大的波動,還要有所“進”,體現在改革的事業穩步推進,開放的事業穩步推進,朝著高品質發展這個方向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經濟之聲評論員梓量:在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怎麼理解“鞏固增強提升暢通”這八個字的內涵?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鞏固”就是鞏固“三去、一降、一補”的成果,推動更多的産能過剩行業加快市場出清,降低社會各類營商成本,加大基建領域的投資。“增強”主要是指微觀主體企業的主觀能動性也包括企業家創新精神的發揮,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和法制化的營商環境,促進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要“提升”産業鏈水準,要通過創新和規模效益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培育新的産業集群,要向産業鏈的中高端邁進。“暢通”是指國民經濟的內部迴圈,我們要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利用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能力,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良性的互動和迴圈。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