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8科技行業總結:傳統企業創新乏力 新業態質疑多

2019-01-07 14:0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1月7日電 2018年最後一頁日曆已經撕下,一切成為了歷史,無法改變。回顧剛剛結束的2018年,“金立倒閉”、“OFO排隊退押金”“滴滴乘客遇害”為今年産經環境帶來不小的噪點,人們在熱議傳統産業的前景同時,有這些新興産業産生質疑。不過,華為手機在2018年出貨量超過了2億台,實現了銷售收入1085億美元的消息還算令人振奮。事實上,這是2018年在各領域格局生變帶來的種種現象。

  網際網路紅利依然可挖掘 新業態層出不窮

  得益於移動網際網路基礎發展迅速,今年,網際網路行業短視頻迅速崛起,也許這是迎接5G時代到來必然發生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已經成為手機中的常用軟體。短短幾個月,短視頻已經寫入了商業行銷推廣計劃的PPT,可見短視頻成長應用之迅速。

  在這方面,騰訊錯失了短視頻這一未來業務,即便花費重金也未能如願反擊成功,所以,微信都改變成了自己曾經不希望的樣子,也許今日頭條並不能撼動騰訊20年的根基,但卻成為了勇敢的戰士,也讓更多的網際網路創業者看到了希望,下一波的衝擊可能更猛烈。

  2018年“五環外”市場成為網際網路領域一大熱詞,快手、拼多多、趣頭條受到三四五線網際網路用戶的追捧。繼7月26日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趣頭條也在9月14日登陸紐交所,而且趣頭條從誕生到上市敲鐘僅用了兩年零三個月,創下迄今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最快上市的紀錄。快手、拼多多、趣頭條的崛起印證“五環外”市場大有可為。

  隨著大中城市網際網路市場的日趨飽和,“下沉市場”“五環外人群”開始被視為國內網際網路行業“最後的流量紅利”。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表示,保守估算未來仍有1億以上人口會成為新增網民,而這些增量將來自“五環之外”,即所謂的三四五線城市。專家認為,三線及以下城市移動網際網路用戶對線上消遣娛樂的需求巨大。

  借助網際網路思維與資本加持,瑞幸咖啡迅速佈局成為國內知名咖啡品牌,被譽為快飲行業的“小米”。在瘋狂的網際網路行業,對於食品和飲品大家更多地聚焦在O2O,而瑞幸以獨特網際網路品牌塑造思維和紮實的産品理念,從2018年1月1日正式開始試營業,以283杯的銷量進場,隨後突然開始了黑馬的征程,到2018年的雙11,7天的活動達到了破紀錄的1800萬杯,在年末收官之際順利躋身咖啡行業第一陣營。就在近日,瑞幸咖啡CMO楊飛信心滿滿表示,現階段目標就是要是搶佔中國咖啡市場,打破咖啡壟斷,讓咖啡回歸合理價格。

  傳統科技企業面臨大考 創新步伐緩慢難獲用戶買單

  作為中國老牌科技企業,聯想今年卻惹了不少事端,從“5G標準投票門”到“美國黑5低價産品不銷往中國”事件,讓中國的用戶著實寒了心。期間,柳傳志義憤填膺的一段演講,不僅未能挽回聯想的公眾形象,反而引得業界口誅筆伐,這也只能給聯想員工自己打打氣。

  回顧聯想,近幾年確實沒有幾樣獨樹一幟的産品回饋給廣大用戶。作為一個資歷很深的科技企業,在創新方面沒能緊隨時代浪潮。尤其是在移動互聯時代,作為主要移動終端的智慧手機産品,更是被市場邊緣化。雖然,收購了摩托羅拉手機,但並不像THINKPAD能為聯想的PC業務帶來增長。

  34年的累積,聯想在國內外擁有了一個強大的品牌,但可惜的是,除了PC領域的建樹之外,聯想先是在手機領域遭遇重挫,在其他領域也建樹無幾,加上過去一段時間因為2億巨虧而被踢出香港恒生指數,有業內人士甚至直指聯想缺少“技術底蘊”。

  手機界有句大佬名言:“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今年輸的不僅僅是聯想。三星、金立、HTC這些曾經的一線品牌已經從消費者的消費意識中逐漸淡化。當然,像諾基亞已經成為了歷史典故。事實上,這些品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記憶,大家還是期望他們輝煌重生。畢竟,品牌的情懷難以抹去。

  共用經濟面臨大考 可行性質疑再被推為焦點

  要説滴滴乘客遇害事件引發了共用經濟的安全性思考,那麼OFO排隊退押金事件就是引發對共用經濟的盈利能力思考。這兩個議題非常關鍵,任何科學技術推動人類文明前進是基於人本身,這其中就是造福人類和以人為本的安全保障;同時,科技進步與模式創新為人們帶來福祉的同時,大家更希望它持續下去。

  滴滴乘客安全問題不難反映出平臺疏于管理,以及安全防範體系的薄弱。雖然今年滴滴也被相關部門約談整改,但是今後誰能保證滴滴不出事?

  OFO被爆出資金鏈問題後,到用戶紛紛排隊退押金,再順豐等供應商申請資産凍結等問題,讓人們不禁思考,共用經濟的盈利模式究竟可不可行?而共用單車隨意亂停亂放帶來的城市管理問題,不禁讓人想起那句業內評論:“共用單車是把自行車産業過剩的産能消化到城市管理上!”

  據統計,共用單車最“熱”之時,提供相關服務的公司多達77家,但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0家倒閉或停止運營。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190家共用經濟類企業獲得融資,融資金額達1159.5億元,分佈在共用單車、共用汽車、共用充電寶等11個熱門領域中。然而,當2018年將盡之時,隨著資本潮退去,共用經濟市場正在激烈洗牌,諸多二三線品牌已瀕臨退場。

  事實上,共用經濟模式的異化帶來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共用本來是閒置資源的再利用,但我們看到,無論是共用單車,還是共用汽車乃至共用充電寶,它們都是新設施的增量投放,從本質上講,它們根本不是共用,而是租賃。這種增量投放不僅不節省,反而耗費甚至浪費了大量的資源。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