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海域漂浮塑膠微粒 環團吁臺當局啟動調查

2019-01-03 14: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指出,八掌溪中的塑膠微粒最多。(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台灣網1月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灣首度有環團公佈調查報告,全臺海域都有塑膠微粒。臺灣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今(3)日公佈“島航計劃”調查結果,發現在開船繞行臺灣一週、共51個檢測點後,塑膠微粒遍佈全臺,其中八掌溪出海口塑膠微粒最多,每立方米有64.12個塑膠微粒。環團呼籲臺當局長期調查塑膠微粒問題,守護海洋生態與民眾健康。

  據報道,黑潮在2018年5月耗資500萬新台幣執行“島航計劃”,首度針對全臺海域塑膠微粒調查,航跡遍及臺灣本島包括澎湖、小琉球、蘭嶼等離島,航行超過650海裏。經過半年調查分析後,今日召開記者會公佈結果。

  黑潮研究員溫佩珍根據檢測數據結果指出,這次採樣在每個測點都發現有塑膠微粒,每立方米海水中有0.016到64.12個塑膠微粒不等,若將水體換算成國際標準游泳池大小(長25米、寬21米、深2米),有30幾個到10數萬個不等的塑膠微粒在游泳池中。其中量最多的測點位於嘉義八掌溪出海口附近,每立方米有64.12個塑膠微粒,相當於國際標準游泳池中有13萬5千顆塑膠微粒,其次為高雄後勁溪出海口與基隆和平島,每立方米海水中分別有4.90與3.10顆塑膠微粒,等於泳池中有約1萬顆上下的塑膠微粒漂浮其中。

  溫佩珍説明,本次研究採用美國非營利組織5Gyres的網具設計及分析方法,將撈到的塑膠分成硬質塑膠(如瓶蓋)、軟質塑膠(如食品包裝)、發泡塑膠(如保麗龍)、塑膠纖維(如漁線、漁網)與圓形塑膠粒(塑膠原料)五種,結果發現硬質塑膠的佔比最高,可見生活塑膠仍佔大宗。

  臺南小區大學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表示,強調長期調查累積資料的重要性,透過長期調查的資料分析才能進一步追索問題背後的成因,並對比改變行為後是否有所改善。例如保麗龍飲料杯在臺南市禁用之後,這幾年沙灘上的量就明顯減少。數據中也顯示垃圾多來自陸地及河流,且量體多寡與颱風大雨有很直接的關聯。

  臺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指出,塑膠微粒不但漂浮海面,也逐漸沉入海底,透過食物鏈的累積,除造成海洋生態危機,也危害人體健康。海洋污染應屬臺灣“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的權責,但只有100萬元新台幣的預算,獲得資源根本不成比例。臺當局應該全面正視問題,推動塑膠微粒威脅中長期調查計劃。

  黑潮執行長張卉君呼籲臺當局應當跟上國際海洋趨勢,編列經費與人力,根據一年四季洋流特性、氣候等變因,長期調查臺灣海域的塑膠微粒問題,透過調查問題根源提出因應解決的政策,展現守護海洋生態與民眾健康的決心。(台灣網 王怡然)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