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圖讀懂|北京推醫耗聯動改革新政

2018-12-27 14:29: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2018年12月27日,北京市啟動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在去年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取消藥品加成和規範部分醫療服務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取消醫用耗材加成,規範更多醫療服務項目,通過有降有升的價格調整,助推公立醫療機構發展方式向內涵品質效率型轉變,提升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從而更好地保障群眾健康。據悉,政策將於明年6月中旬實施,涉及全市各級各類公立醫療機構、政府購買服務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3000多所醫療機構

  一圖解讀北京市醫耗聯動綜合改革

  本輪醫耗聯動綜合改革與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一脈相承,方案主體內容可以概述為“五個一”,即一降低、一提升、一取消、一採購、一改善。“一降低”是指降低大型儀器設備檢驗項目價格,控制檢查費用;“一提升”是指提升中醫、手術等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體現醫務勞動價值;“一取消”是指取消醫用耗材加成,降低耗材價格;“一採購”是指實施醫用耗材聯合採購和藥品帶量採購,進一步騰出費用空間;“一改善”是指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增強群眾獲得感。

  此次改革,將中醫、病理、康復、精神、手術、檢驗6類項目同步納入改革範圍,並對先期推出較為成熟的1600余項價格進行規範調整。堅持升降同步,調整服務項目比價關係,變“賣藥品、用耗材”為“提升服務、規範服務”。

  “五個一”方案中有“三個一”都是在騰挪空間,包括降低醫用設備檢驗項目價格、取消耗材加成、推動藥品耗材集中採購。這其中,不僅有收費單上的顯性變化,還有取消加成機制後,降低“賣藥品、用耗材、大檢查、多化驗”等不合理負擔所帶來的隱性變化,帶來的將是醫療服務由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和服務改善型轉變。靜態測算顯示,門診病人個人負擔基本持平,住院病人個人費用負擔略有增加。

  本次調整的醫療服務項目,除國家明確規定不報銷的項目外,都納入本市醫保報銷範圍,精神類項目全部按甲類報銷。

  北京市將持續改善醫療服務

  記者注意到,除改革方案和價格文件外,本次還同步印發了《改善醫療服務規範服務行為2019年行動計劃》。通過推動預約診療服務等6項措施,繼續改善醫療服務。

  重點包括:進一步推進預約診療服務,將三級醫院號源更多下放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聯體核心醫院優先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留預約號源,專科醫聯體核心醫院的相關專科預留30%專家號源給合作醫療機構,三級醫院全部開展知名專家團隊服務。

  擴大基層慢病用藥種類,加強合理用藥指導,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先診療、後結算”服務。

  促進分級診療,建設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基層服務點,推廣智慧家庭醫生服務,完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改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推廣多學科診療,延伸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加強醫學人文關懷,改善醫患溝通,使醫療服務更加安全有效方便。

  改善醫療機構急診急救服務,院前急救呼叫滿足率超過90%。建立疫苗接種過程全覆蓋、來源可追溯、服務可預約、異常反應全程保險的安全接種服務鏈條。

  加大對醫療服務、藥品耗材採購、價格與收費、醫保服務等監管力度,落實價格公示制度,主動接受公眾和媒體監督。

  進一步完善醫療機構績效考評和績效工資制度,健全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激勵約束機制,調動醫務人員改善服務的積極性。

  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成效顯著

  北京市自2017年4月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以來,總體平穩、符合預期、反響良好。

  截至2018年11月底,已完成門急診量3.5億人次,580萬出院和住院病人治療有序,取消了存在60多年的以藥補醫機制,醫療機構的公益性得到加強。三級醫院門急診人次較改革前減少8%,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急診人次增幅近30%,三級醫院出院患者增長11%,全市平均住院日縮短1天,分級診療成效明顯,醫療機構功能分化符合改革導向和目的。藥品陽光采購金額累計1066億元,節省藥品費用超過101億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對患者開展的獨立調查顯示,96.4%的低保戶對調整救助標準表示滿意;對1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調查顯示,患者對改革的支援率、滿意度均達到90%以上。

  (央視新聞 牟媞媞)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