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如何堵住網際網路紅利的“失信漏勺”?關鍵在治

2018-12-27 09:4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如何堵住網際網路紅利的“失信漏勺”?關鍵在治

  堵住網際網路紅利的“失信漏勺”(新媒觀察)

  緊緊抓住“網路誠信建設”這一“牛鼻子”,法治與德治並舉、線上與線下聯動,才能築牢風清氣朗的網路世界,才能讓網際網路發展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近年來,我國網際網路領域發展數據快速刷新:網民規模超8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逼近六成……發展速度背後,品質同樣令人驕傲:

  日常生活更為便捷,通信交流更暢通,資訊獲取更方便,在家裏指尖輕點,就可遠端購物、遠端學習、遠端就醫;社會治理更為高效,“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讓“網上政府”逐步走向智慧化、精準化和科學化;市場創新更為活躍,從迭出爆款的新媒體到熱點不斷的網路綜藝,從如火如荼的電子商務到改變生活的共用經濟,網際網路土壤正孕育更多的奇思妙想……

  人類發展技術的初衷之一,就是為了讓生活更幸福;但中立性從來就是技術的基因,利弊轉換之間,關鍵在人。即便是為社會帶來汩汩正能量的網際網路技術也面臨著缺誠之弊、失信之憂。

  應當看到,在網際網路環境中,空間被弱化,虛擬性增強,熟人社會被陌生人社會取代。沒有了“望聞問切”,甚至沒有了“見字如面”,缺誠失信的問題,成了網際網路發展紅利的“漏勺”。於是,有的不法分子盜用他人社交賬號,利用信任詐騙錢財;有的商家不在商品品質上下功夫,而是通過虛假廣告瘋狂刷單來偽造好評;有的媒體利字當頭,一味求快,未經調查核實發佈不實資訊,導致新聞時有“反轉”等等。

  如何堵住網際網路紅利的“失信漏勺”?關鍵在治。

  法者,治之端也。近年來,國家加大立法力度規範網路誠信。《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要求用戶在法定情形下提供真實身份資訊,讓造謠等亂象有跡可查,宣示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不當言行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即將施行的電子商務法,也將對不實評價、惡意炒信等行為加強治理,助力建設誠實信用、公平公正的電商市場生態環境。

  今年10月,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針對自媒體賬號存在的謠言、標題黨等亂象,開展集中清理整治,依法依規全網處置自媒體賬號近萬個。由此,不少網際網路平臺加強內部管控,更加主動、更加嚴格查處平臺內的不誠信問題。

  多措並舉之下,違法成本提高,違法行為銳減,網路環境持續凈化,網際網路發展紅利的有效釋放進一步得到保障。

  除了在立法、執法、管理等層面加大力度、補上漏洞,還應當重視網路風氣的“德治”。誠信,不但是社會的共同準則,也應當是個人的價值選擇。在網路這個虛擬空間中,誠信同樣猶如陽光空氣般不可或缺,“人無信不立”應當是全體網民的基本共識。而網際網路的“德治”,最終將會映射到現實生活中,形成良性迴圈。

  日前,以“網路誠信 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18中國網路誠信大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行,旨在加強網際網路行業自律,推進網路誠信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緊緊抓住“網路誠信建設”這一“牛鼻子”,法治與德治並舉、線上與線下聯動,才能築牢風清氣朗的網路世界,才能讓網際網路發展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