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40年變化:民航現在一天週轉量超1978全年

2018-12-12 14:07: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12月11日,民航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馮正霖在座談會上表示,2018年民航預計將完成運輸總週轉量1217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6.15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50萬噸,現在民航一天完成的週轉量比1978年一年的還多。

  馮正霖首先表示,中國民航改革開放的歷程,始終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在這個歷史節點上,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民航發展建設歷史性成就和根本性變化,總結民航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對於引導民航廣大幹部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動民航高品質發展,為實現民航強國宏偉目標不懈奮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改革開放注入活力 我國民航取得舉世矚目成就

  馮正霖指出,四十年來,改革開放為民航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和活力,使我國民航面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他歷數了四十年來我國民航取得的六大成就。一是我國航空運輸安全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截至目前,運輸航空實現了持續安全飛行99個月、6737萬小時的安全紀錄,保持了16年零7個月的空防安全零責任事故記錄,航空運輸安全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二是我國一躍成為世界航空運輸大國。1978年,我國民航旅客運輸量僅230萬人,運輸總週轉量2.99億噸公里,列國際民航第37位。預計2018年,民航將完成運輸總週轉量1217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6.15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50萬噸,現在民航一天完成的週轉量比1978年一年的還多。中國民航運輸總週轉量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二,2005年我們相當於美國的17%,2017年約為美國的58.8%,今年預計突破60%,差距在不斷縮小。民航基礎設施和設備獲得極大改善,截至目前,全行業運輸機隊規模達到3588架,一年引進的飛機可以裝備一家中型航空公司;頒證運輸機場數量為234個,比1978年增加156個,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機場今年已經達到37個,超過3000萬人次的10個,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今年突破1億人次幾無懸念,將連續9年居全球第二,浦東機場貨郵吞吐量連續11年保持世界前三;全球航空旅客吞吐量超過1億人次的10個城市中,中國佔2個。

  三是我國民航市場體系得到充分孕育發展。在公共航空運輸領域,目前全行業共有運輸企業60家,其中國有資本控股45家,民間資本控股15家,形成了由中航、南航和東航三大國有控股航空集團、眾多地方性航空公司、中外合資航空公司、民營航空公司等多元化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的競爭格局。

  四是我國民航行業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初見成效。隨著民航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民航從改革開放之初的政企不分、軍民合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政企分離、政資分離。

  五是我國在世界民航業的地位大幅提升。截至目前,我國與1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其中近90%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新訂立的。現在每週有15684個定期客運航班和1894個定期貨運航班往返于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之間,一年開通的國際航線比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總和都多。中國民航在世界航空運輸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2017年中國民航對全球航空運輸增長貢獻率超過25%,居全球第一。2004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5屆在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當選第一類理事國。2015年,我國政府提名的候選人柳芳當選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今年3月成功實現連任。

  六是我國民航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作用日益凸顯。經過四十年改革發展,民航旅客週轉量佔全社會旅客週轉量由1978年的1.6%上升到目前的31%,在國家綜合運輸體系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與航空運輸密切相關的高科技、金融和旅遊等行業從民航發展中獲得充足的支援。目前,全國各地規劃了近百個航空經濟區,其中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12個,民航業越來越成為各級政府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未來努力破除四大障礙 建設新時代民航強國

  馮正霖指出,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我們要深刻認識改革開放40年與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內在聯繫,以更高水準改革和更深層次的開放,促進民航高品質發展,不斷開拓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新境界。

  一是要努力破除制約核心競爭能力提升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一套基於市場的、高效的、有機的資源配置方式。

  二是要努力破除制約資源保障能力提升的體制機制障礙。要繼續推動國家空域體制改革以及地區空域精細化管理改革;加快建設“強安全、強效率、強智慧、強協同”的現代化空管體系;加強新技術應用戰略目標的統籌和系統化。

  三是努力破除制約行業治理能力提升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修改《民航法》,持續完善法規體系,確保規章標準建設與時俱進。改進行業管理方法,主要以發展戰略、行業規劃、財經政策,實施宏觀調控;主要以市場規則和事後監管,規範市場秩序。

  四是破除制約行業創新能力提升的體制機制障礙,從加強條件保障、激發創新活力和培育創新環境等多方面入手,破立結合。

  (董菁)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