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路扶貧 致富路更寬

2018-12-10 15:49: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電商服務站開到村裏,讓桃子身價倍增,平均一個能賣到10元。”山東省沂南縣岸堤鎮艾山東村農民劉元強高興地説,一個“桃本桃”電商平臺,帶動周邊幾個貧困村發展了620畝蜜桃,讓許多貧困戶在家門口有了致富産業。

  隨著國家加大網路精準扶貧工作力度,“網際網路+精準扶貧”成為貧困地區發展趕超的重要抓手,利用網路推動各類資源向貧困群眾聚集,精準實現脫貧致富。  

  網店直播共同發力

  “以前收點山貨農産品,最多賣半年。現在農民觸網,農産品變身商品,賣全年、賣全國都不成問題了。”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家裕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會林的産品列表裏,如今包括核桃、土蜂蜜、花椒、山野菜、黃芪等40多種農産品,每年能為300余名貧困農民提供半年以上的就業機會。

  在人們的印象中,甘肅省隴南市身處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山大溝深、人多地少、貧困面大,還面臨生態保護的剛性約束,保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平衡並不容易。但在這深山溝裏藏著的數萬個網店,則摸索出一些可貴經驗。

  截至2017年底,隴南市累計開辦網店1.4萬個,其中貧困村開辦網店2101家、微店1萬多家,開展電商培訓累計22萬多人次,實現網路銷售收入累計91億多元,帶動就業達到18萬餘人,通過電商扶貧帶動貧困人口15萬餘人,電商扶貧對貧困群眾的每人平均收入貢獻額達到720元。

  同樣,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同樣是全國“知名”的深度貧困地區,也開始推動網路精準扶貧,成果喜人。當地瀘水市魯掌鎮浪壩寨村農民楊衛宏説:“以前收益再差,還是習慣種玉米。大學生村官在村裏搞羊肚菌,鼓勵我加入,沒想到幹上了癮,多虧了他們讓我開了眼界。”

  為了推銷自家羊肚菌,他還搞起了網路直播。第一次面對鏡頭的他有點羞澀,介紹語都説不順,但試過幾次後,已經應對自如。之後,楊衛宏還種上了無筋豆、竹蓀等,積極嘗試新鮮品種和技術,主動擺脫貧困。

  走線上線下融合路

  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7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近7000萬,相當於每分鐘至少有26人擺脫了貧困。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貧困縣數量實現了首次減少,減少了153個。目前,全國貧困村寬頻的覆蓋率已經達到了86%,農村電商有效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增收致富。

  鮮活的例子很多。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鐵佛鎮柏龍村借著網路精準扶貧的東風,從每人平均年純收入1900多元的省定貧困村,到整體脫貧每人平均年純收入上萬元,只用了兩年。2016年,柏龍村通過網路銷售血橙20多萬斤,2017年更是網銷120多萬斤,最多時一天發快遞3000多件,銷售範圍從周邊迅速擴展到全國及俄羅斯等國家,真是“鍵盤一敲,賣到脫銷”。

  從2014年開始探索“網際網路+精準扶貧”的路子後,不到兩年時間,柏龍村全村整體退出貧困村序列,104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原貧困戶熊定香説:“去年在網上賣了1000多件,價格增長了五六倍,凈賺了七八萬元。”目前,全村年收入超10萬元的血橙種植戶已達20余戶。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網路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感慨説,隨著網際網路興起,人類消除貧困事業與科技和網路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用網際網路思維抓發展,走‘線上線下融合’的轉型之路。”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資訊司司長唐珂表示,目前中國正在大力引導、發展農産品電商,實現綠色優質農産品價值。“‘網際網路+精準扶貧’的比重,從2012年的11%,大幅度上升到2016年的29%左右。”

  協同提升物流零售

  貧困地區農特産品的銷售範圍需要拓展,市場半徑的擴大,都離不開物流和零售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專家建議,解決農村電商發展中“走出去”和“買進來”的問題,需要在軟硬體兩個方面同時發力,這些都離不開國家、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參與。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説,未來3年,政府將重點聚焦交通精準扶貧脫貧和綜合交通基礎設施聯網提升,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地區高速公路、普通國道建設的傾斜支援,到2020年實現貧困地區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基本貫通,具備條件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同時繼續推進“交通運輸+”特色産業扶貧,繼續支援貧困地區約1.2萬公里資源路、旅遊路、産業路改造建設。

  “要想富,先修路。”可以預見,這些舉措將帶來十分明顯的積極效果。商務部也在持續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綜合示範,大型電商平臺通過産業培育、物流建設、用工幫扶、金融支援等多種形式,助力脫貧攻堅,啃下難啃的“硬骨頭”。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