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企業全球化面臨升級擴容

2018-12-10 14:52: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世界500強上榜數從1家到120家,中國企業用了29年。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已是全球第三大對外投資國,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超過5萬億美元。

  當前,中國企業全球化將擴圍升級。未來五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市場依然是重點區域,高端製造、服務、技術等領域將迎來小高潮,新建投資有望回暖。值得注意的是,新風險也在凸顯,配套“組合拳”陸續落地。

  世界500強上榜數從1家到120家 

  “建設大亞灣核電站的時候,從核心設備到電話、時鐘、地磚,甚至連鋼筋水泥都需要進口,在運營水準和管理理念上更是小學生。”作為國內第一批核電人,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宮廣臣對三十多年前的情況記憶猶新。

  而如今,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先進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經成功落地海外市場,並且帶動我國裝備製造業5400多家企業“走出去”,實現了從“徒弟”到“夥伴”、從國內發展到全球的重大跨越。

  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何寧提供的數據顯示,1985年中國對外貿易出口在世界出口額中佔比不到2%、進口在世界進口額中佔比不到3%,而目前這兩個指標都已分別達到13%和10%。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從2015年開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數量超過了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2017年,儘管因為對非理性投資的清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首次出現負增長,但仍以1583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三。而過去五年間,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超過5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1%。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國企尤其是央企成為主力軍,在投資金額方面具有顯著優勢。2017年國有企業海外投資金額為846億美元,佔總投資額的57%。截至當年底,中央企業境外資産總額超過7萬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為4.7萬億元,利潤總額達1064億元。而民營企業則在投資數量上搶眼,2017年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數量為248家,佔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總數的73.8%。

  企業國際化藍皮書《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8)》(下稱《報告》)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參與全球化發展的程度越來越深,無論國企還是民企,積極對接國際資源、開拓海外市場、尋求技術創新、吸引頂尖人才、提升品牌影響力,都是為了打造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而努力。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顯示,1989年,中國企業第一次進入全球商業評價體系時,只有中國銀行一家上榜。1995年該榜單首次將所有産業領域的公司納入評選範圍時,也只有中國銀行、中化集團及中糧集團三家企業上榜。而到2018年,中國上榜公司數量高達120家,已非常接近美國(126家),遠超第三位的日本(52家)。

  中國企業全球化面臨升級擴容 

  在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企業研究處處長劉興國看來,企業的全球化大致分為産品的全球化、生産經營的全球化以及要素的全球化三個階段。總體來看,當前大部分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仍處於生産經營的全球化,只有極少數優秀企業進入到了第三階段,進一步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業務佔比尚有很大空間。而且在全球化經營過程中,國有企業起步早發展快,民營企業發展相對滯後,資源産業和中低端製造業發展較快,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較慢。

  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全球化面臨著升級擴容。《報告》指出,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將更為理性,正從以能源領域為主轉向高端製造、品牌、技術類投資。未來五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市場依然是中國對外投資的重點區域,且投資領域會從大型基礎設施、能源、資源等項目拓展到旅遊、電子商務、人文教育交流等領域。從行業看,高新技術、智慧製造領域的“走出去”步伐將明顯加快。與此同時,敏感行業如房地産、娛樂業等依然受政策管控。從企業“走出去”方式來看,海外並購依然是海外投資的主要方式。隨著中國企業在全球産業鏈上參與程度的深化,新建投資有望回暖。從“走出去”的主體來看,未來有望形成“國民攜手”拓展海外市場的新局面。

  劉興國也認為,未來我國企業全球化的重點是要鼓勵企業提升全球業務佔比,尤其是要加快民營企業全球化發展步伐,同時推動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走出去”。

  新風險凸顯 多舉措期盼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形勢和貿易形勢都發生了變化,一些新問題凸顯。《報告》認為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中國企業海外發展、合規經營需要符合國際標準;從“産品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任重道遠;“一帶一路”建設中面臨政治、環境等諸多風險;投資美國遇阻;海外對外承包工程項目PPP模式效率亟待提高等。

  劉興田認為,下一步中國企業全球化的推進,一是國家要加強企業全球化支撐體系建設,打造強有力的全球化經營支撐平臺;二是積極推進雙邊、多邊投資協定談判,加強國際稅收合作,營造有利於推進全球化經營更好的環境;三是企業自身要加強技術創新、做好品質管理、積極進行國際知名品牌建設,持續提升全球化競爭力。

  《報告》也建議,企業要建立完善的合規體系,學會使用政治保險等各類工具,重點研究PPP合作東道主的發展環境,並且加大研發提高品質;國內的金融機構應設立專項海外資金,協助企業應對“一帶一路”投資建設中出現的困境,助力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政府應加強中國企業合規管理的相關立法,成立企業合規審查委員會。同時,加大對國內企業在高新技術領域研發的投入支援力度,進行減稅降費的政策支援。(記者 王璐)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