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基層課堂 踐新聞"四力"
江蘇是中國改革開放實現歷史性變革的生動縮影,多個村莊、無數企業沾著露水、帶著汗水,步步成長為全國競相學習、借鑒的發展樣本。11月12日至17日,在中國記協組織的“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全國新聞界踐行‘四力’江蘇行”活動中,來自中央和地方46家主流媒體的55名編輯、記者先後來到無錫市、蘇州市,通過實地採訪調研,書寫江蘇改革發展的動人故事。
用腳力和筆力寫新聞
記者説:新聞人也要向企業家學習
“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這也是江蘇改革開放故事的一個鮮明特點。”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説。
11月15日下午,伴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採訪團一行來到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在該村地標式建築金手指廣場的右側,坐落著一座永聯議事廳。議事廳內挑高9米的穹頂式之窗,展示館內3D立體演繹的流媒體廳,智慧化、時尚感超乎想像,有採訪團成員喻之“像來到數博會”。感受這個“華夏第一鋼村”的現代化發展的同時,採訪團深入了解到,該村在以糧為綱的20世紀70年代挖魚塘搞副業,在鋼鐵作為國家大工業的80年代敢於農民辦鋼廠,在國家號召“以富帶窮”的90年代不懼經濟壓力以小村並大村,其發展的一步步腳印,靠的正是以吳棟材老書記為代表的改革先鋒創造實幹、共建共用、開放共贏的精神品質和境界。
“這次採訪調研,顛覆了我頭腦中很多固有的印象。”《新華每日電訊》總編室副主任盧剛説,紅豆集團、海瀾集團的創始人,華西村、永聯村的掌舵人,大浪淘沙,他們之所以成為改革開放大潮的弄潮兒,推動社會發展,正是靠著他們獨到的眼力和腳踏實地的苦幹。我們新聞人要向這些企業家學習,善於發現新聞事件背後的真相,善於思考社會難題的解決之道,以便把準時代脈搏,作出精準明晰的判斷。
盧剛在採訪中善於思考問題,他認為,“守正”和“創新”兩個方面同樣重要。此行中,他為報社新媒體寫了一篇稿子,題目幾乎是脫口而出——《改革開放看蘇南,40年來一縮影,未來社會在引領》。
用眼力觀察幸福民生
記者説:百姓故事是最好的採訪素材
11月13日晚,在華西村佔地68畝的文體活動中心內,採訪團看到,籃球館、電影廳、瑜伽舞蹈中心,功能、設施一應俱全,儘管已是晚8點左右,每個館裏都有不少健身娛樂的村民。
“參加這次活動最大的感受,就是江蘇的百姓幸福感特別強。”這是多名記者的切身體會。“小貴州”是村接待辦的一名工作人員,這是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對何葦的稱呼。20年前,她從貴州衛生系統來華西村鍛鍊學習,感受到這裡發展的機遇和魅力,毅然辭去公職留在這裡成為一名“村民”。在接受採訪過程中,她反覆使用的一個詞就是“幸福”。
“她的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是寫在臉上的、刻在心裏的。‘小貴州’是江蘇不斷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提升人民幸福感的見證人之一。這些來自百姓的故事,見證了江蘇改革開放帶給百姓的物質和精神上的豐碩成果,使他們擁有真實的、切實的幸福感,這也是最生動的採訪素材。”《工人日報》工會新聞部副主任羅娟説。
用腦力“丈量”江蘇精神
記者説:拜人民為師讓新聞直抵人心
此行中,記者們看到,不論是宜居城市張家港、昆山,還是發展壯大的民營企業、村集體,都更加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傳承工作,堅持立德樹人,厚植文明之基,以文化滋養獨特氣質。
書店是最具人氣的場所。不論是位於蘇州金雞湖畔的佔地三層的蘇州誠品書店,還是坐落于蘇州平江路歷史文化街區“小而美”的貓的天空之城,圖書、文具、文創、咖啡等功能都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記者還看到,張家港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內的森林書吧,昆山國際電商産業園內的精美圖書角,建農村的“家庭家風檔案”、村民“四德”積分管理,都是江蘇文明、文化建設的鮮活因子。
“江蘇不僅經濟強、百姓富,文明程度也很高,規則意識比較強,而且已經形成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就是社會發展的土壤。”這是此行帶給上海“澎湃新聞”長三角新聞中心副主任李克誠的深刻感受。
在江陰市徐霞客鎮,採訪團參觀了“遊聖”徐霞客故居,從故居的建築、陳設可以看出,徐霞客的家境堪稱殷實富足,但是他毅然揮別青磚黛瓦的江南,吃千般苦,行萬里路,不畏盜賊,不懼艱險,開始長達30餘年的探險生涯,為中國歷史留下了一段光輝的科考里程。
“他的動力之源在哪?我們應該學習他什麼精神?我認為是愛國精神、科學精神、獻身精神、創新精神。我們新聞人與探險家也有相通之處,也需要我們有勇氣走出自己舒適的小環境,去探求社會問題之源,去尋找民生幸福之道。新時代、新形勢下,我們自身能力不足了,這時就要勇於學習、借鑒,增加自己的腦力,借助別人的腦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論時代怎麼變,不斷增強自身業務能力的要求不能變,多出精品的高標準不能變,為國為民的初心不能變。”盧剛説。
“作為紙媒記者,腦力與時俱進,知識不斷更新,才能在風雲變幻的新時代挖掘到更多更有深度的新聞話題、新聞素材,講好精彩的中國故事。就像這次活動所要求的,唯有踐行‘四力’,拜人民為師,進基層課堂,才能講好改革開放的中國故事,讓媒體的聲音更加響亮,直抵人心。”羅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