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隱形冠軍的高齡危機:只有6%企業找到接班人

2018-11-22 10: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1月2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最新統計顯示,去年臺灣中小企業家數逾140萬家,相當於臺灣近98%企業都是中小企業,更貢獻890萬人、臺灣近8成的就業人數,不論家數和就業人數都創下歷年新高,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對臺灣經濟和就業人數的重要性。

  但其中有超過53%的臺灣中小企業老闆年齡超過50歲,其中年逾60歲者則佔17%,這個數字,同樣逐年攀升。

  事實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就曾在今年初以“臺灣企業老闆年齡居華人世界最老”為題,點出臺灣企業家找不到接班人的困境。臺灣天來集團董事長陳來助解釋“臺灣特別獨有的接班問題”,雖然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企業傳承問題,但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像臺灣一樣,幾乎在同一時間大量面臨接班問題。

  下一個“競爭力危機”

  産業若斷鏈,將影響未來經濟

  依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018全球暨臺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的調查,高達74%的臺灣家族企業(編按:指上市櫃公司家族持股逾25%,或非公開發行公司家族持股逾5成,以此標準臺灣多數企業都屬家族企業)計劃十年內交班,比全球平均高出11個百分點。

  儘管有四分之三的臺灣企業主預計十年內交班,但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家族企業暨財富傳承服務會計師洪連盛坦言,調查結果顯示,僅有6%臺灣家族企業老闆有健全接班計劃,比全球低了9個百分點。

  一個個關鍵數字,即將引爆臺灣下個十年的競爭力危機。“一旦接不好,隱形冠軍就不見了、鏈就斷了,影響臺灣未來一、二十年經濟,要從接班開始救起。”陳來助十分憂心。

  企業交棒要靠“智慧”

  克服認知溝通、權與錢的鬥爭

  接班並不容易。接班過程包括啟動接班、順利接班和成功接班三階段,不同階段都有各自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先看“啟動接班”,這階段最大挑戰,出自第一代的認知。

  為何第一代遲遲不啟動接班?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郭宗銘觀察,認為自己健康還可以做很久、長期征戰沙場不放心接班、擔心交棒沒舞臺後適應問題、過去沒有傳承經驗且下一代未必願意接班,以及怕打開“潘多拉盒子”後,引發家族成員權錢糾紛,都可能是臺灣企業常見不願面對接班的原因。

  “問題是出在傳的人,不在承的人,要有那個智慧。”三年前,61歲的臺灣羽絨霸主——合隆毛廠總裁陳焜耀,就把董事長大位交棒給34歲的兒子陳彥誠,“所有成功企業經營者,不願放下身段教自己的兒子,因為兒子頂撞會懷恨在心……”

  從數字來看,約有7成的臺灣家族企業主,計劃交棒給下一代,這個數字高出全球14個百分點,顯示臺灣老闆更傾向交棒給子女,而非專業經理人;進一步探究臺灣中小企業主對接班人的身分偏好,發現以交給長子的比率最高、佔約48%,比交給女兒高出30個百分點,再來才是其他兒子的5%,更有近3成未決定,背後難度可見一斑。

  “常有人説,你要開的是交班,不是接班。”臺灣中小企業總會企資中心營運長王怡雯不諱言。“思考公司方向,一定要把接班人計劃想清楚。”她提醒。

  再來看“順利接班”。陳來助觀察,要順利接班,挑戰最大的或許在於二代的左右肩膀,各有接班和升級兩個擔子,等於光是守成還不夠,還要面對産業轉型、升級、創新等壓力。

  但多數臺灣中小企業在這階段都卡關,舉凡世代溝通衝突、缺乏戰功和威信,公司沒自己人馬、執行力受限,都可能造成接班不順。(完)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