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胡森濤:全力推進北江航道擴能升級上延 助力韶關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2018-11-15 13:31:00
來源:南方網
字號

  作為廣東省的北大門,韶關生態資源豐富、工業基礎良好、區位優勢重要、發展潛力巨大;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築牢粵北生態屏障,打造綠色發展韶關樣板,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品質發展排頭兵。

  新時代改革開發再出發的號角已吹響,水運(航道)作為典型的綠色生態發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這就要求我們要重整行裝再出發,破除與新時代、新思想、新形勢、新使命不相適應的思想禁錮和工作方法,用創新的思維和辦法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隨著北江航道擴能升級項目的實施,以及北江航道擴能升級上延工程納入我省及交通運輸部“十三五”重點項目推進,粵湘、粵贛運河研究的不斷深入,有力地促進了地方沿江經濟帶的崛起。但對比珠三角和臨近省市,韶關水運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制約和困難:一是航道結構性矛盾突出。在全市近698公里的航道總里程中,現狀達到等級航道的里程為256公里,僅佔航道總里程的36.7%,近期通過擴能升級能通航千噸級的三級航道里程43公里,僅佔航道總里程的6%,高等級航道比例太低,航道的結構不合理,與主動融入珠三角的要求,韶關內河航運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極為滯後不對稱。二是港口碼頭等級佈局不合理。當前,船舶大型化趨勢愈發明顯,且隨著區域物流經濟的活躍,物資進出口需求也愈發龐大,但是全市現有港口碼頭規劃等級佈局不滿足新形勢、新發展,不盡合理,無法滿足沿江企業的現實需求。三是岸線規劃使用管理無序。目前,韶關內河航道岸線資源有限,缺乏綜合有效的規劃和管理,未經許可私自侵佔岸線資源現象突出。四是合理、高效、優質的綜合運輸體系尚未建立。各據一方、獨撐門戶現象不同程度存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保守和片面發展思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內河航運的優勢和潛力還沒有充分挖掘和發揮。

  作為珠江的第二大支流,北江是粵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水上動脈,更是韶關與珠江三角洲地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聯接的唯一水路通道。當前,環丹霞水上通道已進入市委市政府議事快車道,北江航道擴能升級上延工程千噸上延至湞江周田、武江桂頭研究已深入推進。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深入推進思想大解放,致力打造航道通、航行暢、服務優、生態美的現代化新航道。

  以新思想引領新熱潮 

  一是傾力“公轉水”。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運輸結構調整的決策部署,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高綜合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傾力“公轉水”。水運可以節省大量能源和土地等社會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緩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運輸通道建設和土地資源供給緊缺之間的矛盾。湞江、武江航道是北江聯通湘江、贛江的必經通道,是連接珠江三角洲經濟帶與長三角經濟帶黃金水道的紐帶。根據省內河航道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逐步形成以北江航道為主幹,湞江、武江等航道為補充的支幹相通,與韶關市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內河航道網路,讓大噸位船舶能“通江達海”。

  二是致力航道擴能升級。北江千噸級航道的建設,有利於實現珠三角高等級航道網向粵北深度延伸並輻射湘南贛南,助力“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實施;有利於彌補水運短板,擴大水運供給,優化運輸結構型式,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有利於促進産業和勞動力“雙轉移”;有利於優化粵北地區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産業結構,促使山區人民脫貧奔康。我們要把握新發展機遇,圍繞提升通航能力這個龍頭,加大整合北江、湞江和武江沿線港口港區,加快建設智慧通航服務,加快發展江海河聯運,打造高效益的沿江經濟長廊。

  以新擔當聚焦新發展 

  一是實現創新能力強。堅持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綜合考慮各種發展機遇和發展制約,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破解發展難題,提高有效供給,降低運輸成本。緊緊圍繞“服務民生、服務水運”這條主線,切實提升航道服務的智慧化水準。以“水上雷鋒服務台”、“微引航”等品牌創建為載體,積極探索更精準、更貼心的差異化服務舉措,著力提升航道服務的智慧化水準。建立航運企業、船民等服務對象的需求跟蹤反饋機制,努力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互動性、功能表式、訂單式服務,充分滿足服務對象日益增長的更高水準的服務需求。加快推進與相關行業、部門之間的資訊共用,為船民提供貨運資訊等配套服務,給船民提供真正的方便,帶來更大的實惠。

  二是優化發展結構新。一方面狠抓強支撐。重生態、增智慧、促創新、提效能,提高發展品質,優化發展結構,利用韶關獨特的區位優勢,加強與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行業的協調對接,主動融入江海河、鐵公水多式聯運體系,提升幹線航道對韶關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支撐能力。另一方面體現融合美。主動服務區域規劃、重大戰略、城鎮化進程等,強化內河航道與沿航道重點港區、開發區等主要經濟節點連通和覆蓋,加強與環保、水利、國土、城建等部門的協同,借助整治內河航道,增強區域泄洪排澇能力,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水污染、保護耕地,提升城市品位,實現航道發展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

  以新作為謀劃新當下 

  一是推動謀發展。一方面全力推進北江航道擴能升級上延工程。北江航道擴能升級上延工程是省政府印發的《推進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在列項目,同時作為交通運輸部、省“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該工程擬按通航1000噸級船舶標準建設,全長約79km,建設主要內容包括:航道工程、船閘工程、橋梁工程,估算總投資98.8億元。目前,該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完成並已報送省交通運輸廳待審查。下階段,就工程涉及的橋梁工程、塘頭水電站、特有珍稀魚類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繼續上延等重點、難點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一一對應研究解決;要加強各條戰線進行呼籲,力促省委省政府儘早決策項目開工,早日實現千噸級航道助力韶關社會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錦江特色航道開發方案研究。錦江蜿蜒穿過丹霞山風景區,沿江形成丹山碧水、村落田園組合景觀,構成優美的山水風景線,有“一江貫丹霞”的美稱,乘船遊覽,可從水上觀賞丹霞山群象過江、赤壁丹崖、金龜朝聖、茶壺峰、觀音送子等二十多處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錦江(黃屋電站至錦江口)航道功能定位為生態旅遊航道;要更加注重航道建設與打造“錦江風光帶”和“錦江水上生態遊覽航線”相融合、韶關特色與韶關文化相融合,通過打造沿岸的親水景觀、人文佈局等可持續發展旅遊休閒功能,兼顧河道生態治理及旅遊船舶通航,助推韶關特色生態綠色文化發展。

  二是專注強服務。圍繞加快推進航道高等級化、構建高品質的航道服務體系和高效率的航道事務管理體系要求,以改革為契機,不忘初心,勇於擔當,知行合一,強職效能,強化航道暢通保障,深入推進航道養護標準化,加強“平安航道”建設,著力提升航道安全暢通保障水準,提升航道養護規範化水準。理清各級職能職責,完善涉航管理機制,加強行業治理,增強隊伍保障,提升管理效能,提升行業優質服務。落實好站點佈局、職能定位、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等事項;配合做好航道行政審批技術審查、核查和管理監督技術服務工作;紮實做好基礎管理,從效能考核著手狠抓養護管理,確保航道安全暢通。繼續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的宣貫力度,依法治航,履行好航道服務、航道保護和航道養護管理的職能。

  當前,思想大解放的號角已經吹響,交通強國建設的新征程已經起步,我們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擔當意識、機遇意識,以敢為人先的勇氣、改革創新的舉措,咬住水運(航道)基礎設施建設,抓準交通強國及“公轉水”轉移,吻合“生態屏障區”綜合發展,為韶關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對接珠三角、連結“一帶一路”做出韶關航道貢獻!

  (廣東省韶關航道事務中心 胡森濤)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