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煤電油氣運彰顯經濟發展動力足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2018-11-13 08: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編者按:能源消費是經濟發展的“晴雨錶”。前三季度,煤電油氣運等要素市場需求平穩增長,“穩”仍然是我國經濟運作最鮮明的特徵。從未來走勢看,這些要素的市場需求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這不僅説明各方對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信心足,更彰顯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強勁——

  煤電油氣運等要素不僅與經濟活動關係密切,更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緊密相關。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煤電油氣運等要素市場需求平穩增長,客觀上印證了宏觀經濟平穩運作的總體態勢。同時,這些要素需求的結構性變化與經濟結構優化趨勢也基本一致。從未來走勢看,這些要素的市場需求將保持平穩增長,既説明各方對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信心足,也彰顯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強勁。

  “穩”仍是最鮮明特徵

  能源消費是經濟發展的“晴雨錶”。前三季度,我國煤炭消費量約28.75億噸,同比增長3%。受煤炭需求增加帶動,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7.9%,佔全社會比重達8.1%,同比有所提高,其中鐵路煤炭運量增長10%左右、對貨運增量的貢獻率超過70%。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認為,在國民經濟運作平穩增長的帶動下,全社會用電量保持較快增長,加之上半年水電出力不足,全社會電煤消耗明顯增加。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佈的數據與中煤協的觀點相互印證。前三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8.9%,比去年同期加快2.0個百分點,創下6年來新高。中電聯專家表示,由於宏觀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工業生産總體平穩,企業效益改善,這為用電量增長提供了最主要支撐。數據顯示,第二産業用電量實現較快增長,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6.6%,成為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油氣消費也呈現平穩增長態勢。前三季度,石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3.4%左右,增速與去年同期持平;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16.7%左右,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微降0.8個百分點,但城市燃氣、工業燃料和發電用氣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交通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和先導性産業,也是經濟有效運轉的基礎,各類原材料運輸、能源資源調配、産成品買賣均需要運輸,生産的有效擴張必然伴隨貨運的增長。前三季度,我國貨運增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進一步加強。全國共完成營業性貨運量367.4億噸,同比增長7.0%;全社會物流總額204.1萬億元,接近去年前十個月的206.3萬億元,同比增長6.7%。

  總的來看,煤電油氣運等要素市場需求保持平穩增長態勢,説明儘管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但“穩”仍然是我國經濟運作最鮮明的特徵,經濟運作依然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優化,發展品質效益不斷改善。從産業結構看,三次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7%、35.5%和60.8%,第三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第二産業高25.3個百分點。在第二産業中,高技術産業和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較快。

  電力消費結構的變化是反映産業結構調整的一面鏡子。前三季度,第二産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3%,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表明我國工業生産總體平穩。從第二産業的用電結構看,新動能增長較快,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四大高載能行業用電增速低於製造業平均水準;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用電量快速增長,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業、汽車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4個行業用電量增速超過10%,醫藥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用電量增速超過8%。

  前三季度,第三産業的用電量同比增長13.5%,為2011年以來同期最高水準。其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用電繼續延續近年來的快速增長勢頭,同比增長24.6%;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62.0%;在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大力推廣下,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增長45.3%。這表明,服務業發展總體保持平穩運作態勢,新動能強勁增長帶動經濟結構繼續優化。

  貨運的結構性變化,同樣為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提供了重要佐證。中國物流資訊中心專家胡焓表示,前三季度,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物流需求結構也呈現出不同的變化,突出表現在物流發展結構持續優化,新舊動能轉換持續加快,發展的均衡性正在增強。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347.4億件,同比增長26.8%。快遞業務快速發展,與網路商品和服務消費蓬勃發展密切相關。同期,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7.0%。

  中國物流資訊中心統計數據還顯示,前三季度,工業品物流總額增長6.5%,其中高新技術和裝備製造業物流需求保持領先,醫藥工業物流、電腦工業物流總額增長超過10%;隨著節能環保和低碳經濟對再生資源物流需求日益提高,再生資源物流總額可比增長11.8%,增速較上半年提高8.3個百分點。

  要素需求將保持增長

  “從世界範圍看,四季度需求放緩或將成為普遍問題,全球資本流動性收縮、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貿易摩擦升級或導致全球投資和貿易下滑,全球經濟增速有可能進一步放緩。”胡焓表示。

  從國內看,儘管我國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但是,外部挑戰變數明顯增多,國內結構調整陣痛繼續顯現,經濟運作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

  結合我國經濟運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不少機構也對煤電油氣運等要素未來的供需狀況作出了預測。中煤協預測,預計四季度及2019年煤炭消費將保持平穩,全國煤炭市場供應總體平衡並向寬鬆方向轉變。不過,考慮到天氣和水電出力的不確定性,不排除在突發性天氣影響下,部分地區受資源、運輸約束可能出現時段性偏緊問題,煤炭的調峰作用越來越大。

  中電聯預測,綜合考慮國家政策、宏觀經濟運作態勢、氣溫、電能替代、國際貿易環境、藍天保衛戰和環保安全檢查等因素,預計四季度全社會用電量總體延續三季度平穩較快增長水準,預計2018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略高於8%,超過2017年增長水準。

  胡焓認為,考慮我國外貿依存度穩步降低,儘管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對我國産生了一定影響,但我國經濟體量大、迴旋餘地足、內生動力強,經濟運作呈現穩中有變的發展格局,經濟內生動力依然較強。據初步預計,2018年全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增長6.5%左右,與批發零售、網路零售及城市配送相關的商貿物流總額增長7%左右。

  可見,儘管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挑戰變數明顯增多,國內結構調整陣痛繼續顯現,經濟運作穩中有變、穩中有緩,下行壓力加大,但隨著一些政策效應的釋放,煤電運等要素未來需求仍將保持平穩增長。這也説明各方對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依然信心足。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隨著我國經濟越來越深度融入全球,外部環境變數增加會給我國經濟穩定運作增加不確定性,使經濟運作下行壓力加大。不過,我國國內經濟發展也有很多確定性因素,經濟運作有很強的韌性和優勢,能夠很好地對衝外部壓力。只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有條件、有能力也有信心實現全年增長目標,也有條件保持明年經濟平穩運作。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