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統計局:中國製造業總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2018-09-05 10:51: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9月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六。報告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工業實力顯著增強,製造業總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報告顯示,40年來,我國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工業總量不斷躍上新臺階。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1992年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2年突破20萬億元大關,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主要經濟指標迅猛增長。2017年工業企業資産總計達到112萬億元,較1978年增長247倍;實現利潤總額為7.5萬億元,較1978年增長125倍。

  二、製造業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由於工業長期保持較快增長,我國製造業在世界中的份額持續擴大。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由於工業在國內生産總值中佔比超過1/3,對我國GDP的增長形成強有力支撐,推動了我國經濟在世界位次不斷前移,我國經濟總量由1978的世界第十一位,躍居到2010年的世界第二位,2017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佔世界的比重達15%。

  三、主要産品生産能力大幅提升。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産品生産能力十分有限。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産品的生産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很多産品産量從小到大。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産品産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4.7倍和2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産品産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車産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很多産品生産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電腦、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産品産量均居世界首位。

  四、工業産品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40年的改革開放,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我國出口總值由1980年全球排名第26位,躍升到2009年全球第1位,現已連續9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地位。2017年我國出口額達2.3萬億美元,佔全球份額為12.8%。出口産品結構不斷優化。1980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後上升到90%以上。其中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産品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