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工信部:目前數字經濟領域面臨著嚴峻的人才短缺問題

2018-09-03 09:24: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和就業增長的重要拉動力。《經濟參考報》記者從9月2日召開的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上獲悉,去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7.2萬億元,就業人數達到1.71億人,不過仍存在數字化基礎薄弱、平臺能力相對不足、人才短缺嚴峻等諸多挑戰。與此同時,從中央到地方近期都明確了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施工圖”,一大批政策和項目將落地,聚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智慧製造、人才培養等重點領域。

  隨著全球産業變革持續深入,數字經濟發展成為新的亮點。在上述高峰論壇數字經濟新動能專題論壇上,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為27.2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32.9%,對GDP的貢獻超過55%,就業人數達到1.71億人,成為拉動就業增長的主戰場。

  這種新動能的持續增強,從9月2日發佈的2018中國企業500強中可得到印證。在連鎖超市及百貨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品製造企業退出的同時,網際網路服務業有四家企業新進榜單。

  不過,當前我國數字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魯春叢指出,2017年數字經濟規模最大的省份和最小的省份差距達到62倍,有些西部省份面臨的壓力特別大。企業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相關基礎薄弱,缺乏細分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指南、系統整合商,平臺能力、數字化安全相對不足。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也表示,中國網信領域平均水準處於世界第二,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是長板,但基礎軟體、晶片是短板。工業和資訊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黨委副書記陳新強調,目前數字經濟領域面臨著嚴峻的人才短缺問題,以人工智慧領域為例,據有關統計,截止到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僅30萬人,而中國人工智慧産業發展的人才缺口就已經達到百萬級。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仍然處於爬坡過坎的攻堅期,如何放大亮點、增加新動能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秘書長叢亮在上述高峰論壇上表示,下半年要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增強發展的創新力和發展新動能,要大力推進改革開放,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其中包括,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支援民營企業發展的體制和政策,破除市場準入、信貸、創新、招投標人才等方面對民營企業的各種隱性障礙;實施好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政策,加快落實利用外資各項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近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數字經濟部長會議通過了《G20數字經濟部長宣言》及《G20數字政府原則》《彌合性別數字鴻溝》《衡量數字經濟》《加快部署數字基礎設施以促進發展》等附件。

  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在會上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蓄勢興起,數字經濟成為帶動新興産業發展、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提議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智慧製造,加快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

  據工業和資訊化部總工程師張峰透露,下一步工業和資訊化部將以“兩化融合”為主線,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網路進一步演進升級,推動資訊領域技術創新突破,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構築形成網路化、智慧化、服務化、協同化的數字經濟新形態。

  地方也在積極出臺促進數字經濟落地的一系列政策。江蘇提出要打造網路強省,目標是網路基礎設施高速可靠、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數字經濟全面發展等,將在整合電路、工業軟體、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開展重大技術攻關, 通過設立工業網際網路基金,創建一批標桿工廠、“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特色基地”,到2020年新增“上雲”企業10萬家,重點骨幹企業“雙創”平臺普及率超過90%。

  此外,廣東近日召開會議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聚焦資訊化驅動發展、核心技術攻堅、“數字政府”建設、網路安全保障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全面推進網路強省建設。河南印發了《關於加強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河南省建設網路強省實施方案》。安徽提出要建設數字江淮、發展數字經濟,從設施建設、平臺打造、政務服務、産業發展、人才支撐等方面發力。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