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新機遇——第十四屆穗臺校長論壇”在廣州舉行

2018-08-31 14:04:00
來源:廣州市政府網站
字號

    

  方濱興

  

  吳清基

  

  吳連賞

  

  盧宇彤

  30日,作為“2018穗臺交流系列活動”之一,以“新時代新機遇——兩岸暨港澳産教融合交流與合作”為主題的“第十四屆穗臺校長論壇”開幕,來自兩岸及港澳的近百所高校校長、專家學者及企業家代表200多人參加論壇。本次論壇設主旨發言、互動發言及議題發言等三個組成部分,與會校長專家及企業界代表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為産教融合積極建言獻策。

  30日,為推動兩岸及港澳産教融合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搭建産教資源交流平臺,作為“2018穗臺交流系列活動”之一,以“新時代新機遇——兩岸暨港澳産教融合交流與合作”為主題的“第十四屆穗臺校長論壇”在東方賓館召開。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東,廣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兆芬,廣州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曾衛東,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教科部副巡視員張總明等領導,以及來自兩岸暨港澳的近百所高校校長、專家學者及企業家代表200多人參加論壇。

  王東副市長在論壇上的致辭仲介紹了改革開放40年廣州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他強調,近年來廣州高度重視高等院校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鼓勵高校和企業在産教融合建設方面發揮先行先試和示範帶動作用。從今年開始,廣州市教育局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率先聯合打造集人才源、創新源、技術源與資訊源為一體的“産教融合示範區”,預計到2020年,基本建成“政校行企四方聯動、人才供需精準對接、資源集聚融合發展”的國家一流産教融合示範基地。

  記者了解到,“穗臺校長論壇”自2005年開始,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4屆,主題涵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産教融合等領域。兩岸及港澳累計共有1013所學校、1894名校長及專家學者參與論壇。本屆論壇是“穗臺校長論壇”創立以來首次覆蓋兩岸及港澳地區且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交流盛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網路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名譽院長

  方濱興:要解決學術與實踐脫節問題

  方濱興談到,一些相關領域畢業生數量較少,學術知識跟實踐之間的關聯性不強。為了建立課堂與社會的聯繫,他們正嘗試以演練、競賽等方式,解決學術和實踐脫節的問題。

  方濱興提議,要推進産學融合,可以加強資源的整合,未來可由廣州大學網路空間先進技術研究院牽頭,“臺灣高校哪個感興趣的,我們聯合做一些網路領域的探索,以此迅速提高大家的實踐水準,共同把網路安全教育搞好。”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

  吳清基:兩岸可合作探索“訂單式”人才培育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認為,學校比企業有著某些方面的研發特長,譬如部分高校擁有大量高學位研發人才,有精密的教研設備,教學方式也在不斷精進,缺少的只是研發資金。這正切合了與業界合作、讓理論與實務結合的互補性。

  吳清基建議兩岸合作可探索“訂單式”人才培育措施,臺商和大陸企業界都有著跟學校緊密合作的需求,這種需求不一定要局限于當地,而是可以流動,最終的願景是,兩岸産學攜手,共組創投公司,大專院校與業界共同培育人才,並爭取設立産教融合的資源共用中心,讓産教融合産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全球競爭力。

  高雄師範大學校長

  吳連賞:謀劃跨越式、國際化的發展應對未來市場挑戰

  高雄師範大學校長吳連賞説,以經貿發展長盛不衰為特色的廣州,要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中扮演全新的門戶角色,把握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機遇尤其關鍵。他認為要著重考慮學生培育水準,包括本科、碩士、博士的品質平衡,以及産學轉化的水準。吳連賞以本校經驗為例,要啟發學生的創新熱情,讓學生提前融入創業氛圍,為此高校可自創品牌,以此帶動産學研融合的內生力量,“要謀劃跨越式、國際化的發展,才能應對未來的市場挑戰。”

  中山大學國家超級電腦廣州中心主任

  盧宇彤:産教研相輔相成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中山大學國家超級電腦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分享説,中山大學在以人才為根本的工作目標下,遴選了一批優質企業,參與教學和培養方案的優化設計,並引進和建設高品質的行業和企業課程,培育專業人才素質、實踐實操能力。

  比如,中山大學的電子和資訊工程學院為學校開設的行業與認知課程,邀請了多位企業專家進行行業知識分享,電腦學院則與華為、微軟、谷歌、IBM等國內外一系列知名創新企業建立起長期合作關係。“産教研的互相補充、相輔相成,可以助力當地産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盧宇彤説。

  大咖互動:“世界變化這麼快,高校能否跟得上?”

  “大學畢竟是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認為,大學有自身的社會責任,大學的科研人才和科研能力可以幫企業解決一些問題,促進産業經濟發展。但在推動産教融合的過程中,不免會遇到許多挑戰。

  “談到産教融合,大家都會有一種印象:應用型大學似乎比學術型大學更弱勢,應用型大學多是職校或專科,讀職校或專科的學生沒那麼優秀。”葛自祥特地指出,社會應該重視應用型大學。他説,“事實上,培養愛迪生跟培養愛因斯坦是同等重要的,學生也有不同的屬性。所以在産教融合這條路上,我們要有信心、驕傲地向前走。”

  葛自祥直言,“隨著網際網路時代、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我經常和老師們討論,外面的世界變化這麼快,我們的課程、老師跟上來了嗎?”他説,有許多老師懶於與企業溝通,缺乏産教融合的意識。設施和師資是培養學生的基礎,他認為不管是專業設施還是跨領域人才都集中在企業居多,應該多把學生帶到企業中學習。

  在探討産教融合的推進時,與會專家提出,學校和企業有不同的需求,當這些需求不一致時,該如何協調?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剛認為,産教融合應該從一開始就構建好創新鏈、産業鏈、資本鏈三鏈融合的體系。在實踐中發現,研發的成果一旦形成規模,佔領市場後,原來的創新隊伍常常被邊緣化了,當資本進駐後,原有的良性迴圈體系面臨被淘汰、被邊緣化。整個項目運作過程中,應該把這三個要素有機結合起來,這樣能更好穩固並進一步深化研發成果。

  華南農業大學校長陳曉陽以華農與溫氏集團合作的成功例子介紹:從單純養殖業的合作發展到以養殖業為核心的資訊技術合作,綠化保護合作等,雙方因需求的改變而不斷調整,學校幫助企業在新的發展機遇中提供科研力量和技術指導,企業也有相應的人才培育模式、反饋模式滿足學校的需求,這樣産教融合才能持續下去。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