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融資成本走高普遍超過10% 業務模式多元化提速
今年上半年,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繼續積極抑制短期非理性需求,同時強調擴大並落實中長期“有效供給”。多城落實地方主體責任,調控力度持續升溫,房地産調控政策將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行業集中度的不斷提升,在拿地、銷售、融資等方面得到了充分體現。
另一方面,受到調控政策“一城一策”差異化因素,以及各線城市區域發展不均衡等綜合因素影響,上半年,仍有部分企業出現業績同比負增長,或者增幅明顯降低的現象。多家房企在中期報告中明確,將在房地産主業以外,探索文旅、長租、服務等多種新業態的業務增長模式。
多家房企業績同比正增長
8月20日,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公佈2018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1-6月,集團實現銷售金額3046.6億元,同比增長9.9%;實現營業收入1059.7億元,同比增長51.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2億元,同比增長24.9%。
上半年萬科集團實現銷售面積2035.4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046.6億元,同比分別上升8.9%和9.9%,在34個城市的銷售金額位列當地前三。萬科在財報中披露,“加強現金流管理。面對持續深化的行業調控和日益趨緊的融資環境,集團堅持現金為王,強化資金管控,銷售滾動回款率保持在93%以上。”
同日,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期業績。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總額209.88億元,同比增長6.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1.17億元,同比增長97.54%,基本每股收益為0.88元,同比增長91.3%。
不僅如此,在已經發佈上半年業績的企業當中,保利地産、龍湖集團、泰禾集團等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幅度。僅僅遠洋集團、建業地産、SOHO中國等少數幾家企業業績同比下滑。
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合計超過50家房地産企業公佈的半年報數據顯示(其中A股40家發佈半年報,6家企業公佈業績快報,港股也有10家公佈),除了部分轉型的中小企業外,超八成房地産企業2018年上半年利潤明顯上漲。
業內分析認為,今年上半年土地市場整體供需關係逐漸改善,二線城市仍然是房地産企業的主戰場。其中,各地住宅用地的推出量保持較高增速;住宅用地的成交量也繼續提升,溢價率繼續下降。龍頭房企銷售金額穩步提升,銷售業績保持較高水準。
“由於2015、2016年的銷售火爆,市場主要房企可結算貨值充沛,業績較為穩健。從已經公佈業績預告的房企來看,預虧的均為轉型或者中小型房企,主要業務依然是房地産的房企業績為正增長。”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整體來看,從此次房地産企業半年報數據看,是房企收穫最豐收的半年報。“龍頭房企由於佈局合理,加速轉型,其業績上漲幅度普遍超過市場平均漲幅,而且,呈現出‘房企越大漲幅越大’的態勢。”
上半年融資成本走高
上半年,房地産市場的整體成交量及價格持續上升,但由於房地産調控措施及流動性緊縮,市況出現疲態。各個區域與各級城市分化加劇。一線城市成交持續下降但趨向回穩。二線及強三線城市整體成交降溫,但地域分化嚴重。
8月22日,遠洋集團在上半年財務報告中披露,期內遠洋集團營業額為人民幣153.7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1%;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個月的利息及其他收入上升138%至人民幣11.23億元(2017年上半年為人民幣4.71億元)。遠洋方面表示,上升主要原因是整體委託貸款利息收入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旭輝控股上半年融資成本也在明顯上升,期內集團支銷的融資成本約為人民幣135300000元,而去年同期則為人民幣99600000元。公司方面表示,支銷融資成本的變動主要由於期內産生融資成本總額(扣除開發中物業的資本化部分)出現變動所致。
張大偉分析表示,隨著信貸市場的調控持續,房地産企業在其他渠道融資的需求持續大漲,房地産企業銷售業績逐漸放緩,而隨著資金壓力的加大,融資需求上漲。“在規模化競爭格局背景下,房地産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更加迫切,海外發債成為房企短期融資渠道的主要選擇。”
“另一方面,隨著監管層嚴控銀行信貸和信託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産市場,房企融資難度越來越大。”他認為,“在調控持續加碼的趨勢下,房企依然在非常明顯的拿地加速過程中。拿地頻繁,也推動了房地産企業的融資需求。”
根據今年上半年業績數據,華僑城、華潤置地等企業上半年負債水準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地産上的融資途徑基本包括股權融資、銀行貸款、境內發行公司債券、境外發債、非標融資等等。然而,在金融去杠桿以及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房企的融資渠道越來越少。
與此同時,受經濟形勢及市場環境的影響,傳統融資渠道延續收緊態勢,融資成本持續走高成為常態。據市場機構統計,去年融資的成本在8%至9%,但今年融資的成本已經普遍超過10%。
業務模式多元化提速
今年下半年,企業方面普遍預計整體經濟穩中有進,房地産行業調控持續,整體供求關係改善,銷售價格將趨於穩定。一二線城市調控將從“控需求”轉為“增供給”,保障土地中長期供應,進一步落實“有效供給”。同時,城鎮化、改善需求、家庭結構變化等趨勢將帶來對品質及中高端住宅産品需求的增長。
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在融資管控、貨幣緊縮的背景下,行業馬太效應急劇增強,企業的規模與效率成為行業內資金分化的最主要因素。土地市場的火爆、企業間收並購的加劇以及上半年各大房企提倡的快週轉策略,無不反映出行業目前一個共識:規模與效率決定生死。
事實上,多數房企在繼續追求規模效應的同時,也開始多領域業態模式的探索。例如,上半年招商蛇口佈局新業態,大公寓、大健康、大文創多點開花,轉型成效初步顯現。管理規模總計約90萬平方米,實現了公寓智慧平臺的全線上化服務。
此外,藍光發展也表示,公司秉承“人居藍光+生命藍光”雙擎驅動的頂層戰略架構。在人居藍光方面:以“地産金融+文化旅遊+現代服務業”為核心基礎産業,圍繞地産核心主業,形成以文化旅遊及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架構的同心多元化産業生態鏈,由傳統房地産企業向新經濟下的新型房地産企業轉型。
2018年,華潤置地也提出城市綜合投資、開發與運營商的定位,繼續積極探索創新型業務,促進多業態間的協調發展。希望更好地響應消費者、政府、合作夥伴等各方的多元需求,確保業績穩定增長,實現價值創造和多方共贏。
業內認為,近幾年將是行業洗牌、奠定未來格局的關鍵時期。除開發主業外,標桿房企也在圍繞大眾多元需求,積極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和轉型方向,加速佈局養老、長租公寓、物流、聯合辦公、健康等領域。
當下行業內過剩的傳統開發能力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不匹配,決定了未來“主業有規模有效率,新業務能運營懂服務”的房企將具備更強的生命力。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行業內競爭持續激烈,弱肉強食、分化加劇,企業追求規模、效率、融資創新的各項動作也將持續。此外,行業轉型提速,房地産相關多元化領域具備可增長的盈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