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慈善創新報告——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慈善創新分析》首次發佈

2018-08-27 18: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慈善創新報告——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慈善創新分析》》。(台灣網 張亞靜 攝) 

  台灣網827日呼和浩特訊 (記者 張亞靜)827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慈善論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召開,會上發佈了《中國慈善創新報告——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慈善創新分析》(以下簡稱《報告》),首次對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慈善事業的創新理念、實踐案例與發展趨勢進行梳理與呈現。

  《報告》由中國慈善聯合會、臺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及澳門基金會聯合編制,老牛基金會資助。

  《報告》指出,經過多年的發展,各類慈善組織不斷增加擴大。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大陸地區有各類社會組織80.2萬家,已經認定的慈善機構3300多家,參與慈善事業的有社團組織、國際人道主義組織、基金會、參與慈善活動的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社區慈善組織、志願者組織及單位內設置的附屬性慈善組織等並存。

  《報告》指出,近年來,大陸慈善逐漸發展在需求契合上的創新;通過常態化調研,利用現代數據統計技術,大量掌握一線實際需求;從群眾實際需求出發,提高協調能力,精準施策,有效提供個性化、差異化、專業化的慈善服務。

  大陸慈善正呈現出大眾化、年輕化、小額化趨勢,“人人公益、隨手公益、扶貧濟困”正在成為一種社會生活方式和文明風尚。80後、90後逐漸成為推動慈善變革的主體力量。《慈善法》實施一年來,通過網路實施的捐贈超過了10億人次,捐贈金額超過20億元。捐贈額度多在幾元及幾十元之間。

  據介紹,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慈善創新有諸多共同點。一是都比較重視政府、企業和慈善組織之間的合作;二是都廣泛運用了網際網路和新技術;三是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社會企業嶄露頭角;四是慈善服務都具有個性化、差異化、多元化特徵;五是慈善組織內部治理與行業自律機制逐漸完善。

  《報告》指出,臺灣為適應時代發展,一直致力於整合民間資源,增進慈善公信力。其中,以臺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為代表的行業自律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企業的迅猛發展,2017年臺灣還建立了社會企業自律平臺。為了更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以大愛感恩科技公司、臺灣癌症基金會等為代表的企業和機構紛紛推出了創新的科技産品和優質的社區服務。

  《報告》還對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的慈善創新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和分析。首先,慈善組織將更多應用專業化的手段來募集資金、提供服務;其次,慈善創新的方式也將更加多元、全面;第三,跨界合作更加密切,不同主體的合作將激發出更多新的慈善模式;最後,政府部門也將繼續支援慈善創新,相關政策也將進一步完善併發揮出重要作用。(完)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