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8網路媒體寧夏行】閩寧合作成果讓來寧採訪的福建媒體人倍感親切

2018-08-17 00:13:00
來源:寧夏新聞網
字號

  寧夏新聞網8月16日訊 22年前,福建對於寧夏人來説,還是一個距離3000多公里、隔著山與海的陌生之地,沿海大省、經濟發達、人多錢多,去一趟要火車倒火車,太不容易,是絕大多數寧夏人對福建的僅有認知。

  如今,福建對於寧夏人來説,已不再陌生和遙遠,遍佈寧夏的160個閩寧示範村鎮都有著似曾相識的名字:閩寧鎮、石獅鎮、南安村、惠安村、泉港村……

  2017年10月30日,廈門航空開通福州至固原航線,每年有數以萬計的人穿梭兩地間……

  這一切都源於閩寧合作。

  8月16日,全國網路寧夏行北線的記者們來到賀蘭山腳下的閩寧鎮,感受東西部扶貧協作結下的碩果。

  閩寧鎮,一個以福建、寧夏兩省簡稱組合命名的小鎮,位於首府銀川市南端、賀蘭山東麓、永寧縣西部。東鄰西幹渠,110國道貫穿鎮區,南與青銅峽市邵崗鎮甘城子為界,北至西夏王陵,距銀川市區50公里、永寧縣城40公里,區域面積210平方公里。

  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建省對口幫扶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同志深入寧夏考察後,提出讓生活在“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西海固貧困群眾搬遷出來,並在吊莊移民點成立閩寧村作為兩省區合作的窗口和平臺。 

  2000年,在吸收了西吉、海原兩縣移民的基礎上,閩寧擴村為鎮。

  2016年,閩寧兩省區簽訂合作協議41個,計劃投資總額240.9億元。

  2017年閩寧兩省區簽訂合作協議44個,當年計劃投資171.1億元,實際到位60.7億元。

  紅寺堡引進德化黑兔黑雞項目,彭陽建設閩寧雲資訊扶貧産業園……從機械製造到電子資訊,從傳統紡織到風力發電,從食用菌到葡萄酒,一大批特色産業有效帶動了西海固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在引進來的同時,寧夏企業也積極走出去,在廈門、福州、莆田等地建成了一批集産品展示展銷、文化交流、旅遊推廣、品牌推介為一體的寧夏優勢特色産品展示展銷中心。

  來自新福建客戶端的編輯劉文西雖然跟隨南線採訪團,但通過微信他告訴記者,“絲路牽手 閩寧情深”,22年來,閩寧兩地聯繫密切,友誼深厚,他剛到寧夏首日就發現沿街有福建企業的廣告,閩寧協作是可見的、可感的,是實實在在的。

  22年,從“天上不飛雀,地上不長草,風吹砂礫滿地跑”的移民村,到擁有6.6萬人的全國特色小鎮,從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自成立之初的500多元到現在的11976元,增長了20多倍,閩寧鎮不僅被評為全國重點鄉鎮、全國生態鄉鎮、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也為全國貧困村鎮脫貧致富探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記者 王婧雅 計鵬 季正 實習生 韓福琴 殷朝昕)

微信圖片_20180816161034.jpg
全國網路寧夏行北線的記者了解閩寧鎮總體規劃圖情況。(台灣網發 寧夏新聞網供圖)

微信圖片_20180816161354.jpg
記者參觀展區。(台灣網發 寧夏新聞網供圖)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