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創新重塑製造業發展動力

2018-07-23 13:0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走進位於浙江杭州的萬向集團,記者看到一輛非常搶眼的跑車。“這是我們設計的電動跑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具有智慧駕駛、手勢識別等功能。”萬向集團副總裁陳軍説。

  作為國內成立較早的民營企業,萬向集團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製造和清潔能源研究。這樣一家企業又是怎樣擁有整車製造能力的?“我們靠的是持續創新,發展整車業務,是為了在創新中把零部件做得更好。”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偉鼎介紹,萬向集團始終堅持創新發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推進智慧製造、綠色製造,提高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

  不只是汽車工業,整個製造業亦如此。一家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根本的出路在科技創新。一國製造要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同樣離不開技術的革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從發揮勞動力、土地等成本優勢,承接全球製造業轉移,到如今自主研發、創新突破,已從低端加工製造向高附加值邁進。

  創新,正是我國製造業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所在。得益於完備的産業體系、堅實的製造基礎和吸收新技術的巨大國內市場,我國先進製造創新從跟跑為主,進入跟跑在加快、並跑在增多、領跑在涌現的新階段。整合電路、新能源汽車、大型飛機等領域取得一批標誌性成果。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正帶動群體性技術突破。

  “在全球經濟格局大調整的當下,中國製造處於新的關鍵時期,尤應用創新重塑動力。”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説,如今,我國整體進入工業化中後期,亟須跨越轉方式、優結構、換動力的關口。未來將引導先進製造重大生産力佈局,讓創新成果加速落到産業中,推動中國製造向智慧化邁進。

  工信部數據顯示,智慧化改造和運營模式革新使企業生産效率平均提升超30%,運營成本約降20%。

  中國製造因創新而變,應進一步築牢創新基礎,鞏固創新勢頭。應該看到,儘管企業研發投入、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增強,但仍存在原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等問題,高精尖人才特別是從事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的創新人才仍比較短缺。

  對此,苗圩表示,要把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引導技術能力突出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建立健全製造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高層次技術人才、高素質技能人才、高水準經營管理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構建一支高素質、能夠滿足製造業高品質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

  “未來,中國將加快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的步伐,提升創新能力和供給能力,朝著製造強國這一目標堅定邁進。”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朱森第説。

  《光明日報》( 2018年07月23日 01版)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