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夏糧總産量13872萬噸收成較好 種植結構有調整

2018-07-19 08:5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本報北京7月18日電 (記者陸婭楠)國家統計局18日公佈的全國夏糧生産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夏糧總産量13872萬噸,比2017年減産306萬噸,下降2.2%,但還算較好收成。

  統計顯示,今年夏糧播種面積26703千公頃,比上年減少164千公頃,下降0.6%。夏糧産量因面積減少而減産86萬噸。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黃加才分析,夏糧播種面積減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各地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減少夏糧播種面積,增加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如河北部分地區由於地下水嚴重超採而採取休耕政策,減少了小麥種植。二是上年秋冬播期間部分地區遭遇持續陰雨天氣,江淮等部分地區水稻不能及時收割騰茬,影響了小麥播種。三是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政策的實施,促使新疆棉農種植棉花的積極性提高,更多農戶傾向於擴棉減麥。

  全國夏糧每公頃産量5194.9公斤,比上年減少82.0公斤,下降1.6%,夏糧因單産下降而減産220萬噸。黃加才分析,單産有所下降也受三方面原因影響:一是秋冬播期間,河南等地局部遭遇持續降雨天氣,部分麥田播期推遲15—20天,小麥冬前積溫不足,不利於形成冬前壯苗和安全越冬。二是清明時節,正值小麥生長的拔節孕穗關鍵期,黃淮海等小麥主産區遭受了一次大範圍大幅度降溫天氣,影響小麥穗粒數形成。三是灌漿收穫期間,安徽等部分地區遭遇長時間陰雨天氣,降水偏多,日照不足,不僅影響小麥灌漿和産量的進一步形成,還導致小麥出芽霉變,影響品質。(記者陸婭楠)

[責任編輯:李奕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