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東盟貿易持續增長 專家建議雙方攜手應對世界經濟變化

2018-07-11 15:57: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中國日報7月10日電(記者 潘夢琪)據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較上年同期增長20.2%。中國與東盟貿易增速超過中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速16.8%,在中國與前三大貿易夥伴歐盟、美國、東盟中,與東盟貿易增速最快。

  2018年恰逢中國—東盟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15週年,近年來,中國與東盟貿易不斷加強,始終保持增長態勢。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達到5148億美元,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了13.8%,增速超過中國對歐盟和美國貿易。

  就增長速度而言,在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中,上半年數據增速列在前三位的國家是汶萊(增長72.6%)、越南(增長33.7%)和緬甸(增長29.2%)。就貿易額而言,上半年中國對東盟貿易前三位的國家是越南、馬來西亞、泰國。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表示,産業合作是中國—東盟雙方經濟合作的重點,是經濟增長的重要關切,具有需求強、潛力大、前景好的特點。

  許寧寧建議,應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建設與雙方産業合作緊密相連,在相互更大開放市場中,優化雙方貿易結構和促進雙向投資,調整産業結構,打造優勢互補的産業鏈,實現産業升級,提升中國—東盟各國的生産力和競爭力。

  許寧寧對中國-東盟雙方進一步緊密合作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雙方應共同落實好《中國—東盟産能合作聯合聲明》《瀾滄江—湄公河國家産能合作聯合聲明》以及雙邊産業合作共識,積極溝通産業規劃、産業政策,制定産業合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第二,許寧寧認為雙方政府應制定並落實促進産業合作的各有關政策,鼓勵産業合作發展。

  第三,雙方政府、商會、企業應聯動共建産業合作園區,推動一批國際産能合作重大項目落地,打造融合度更深、帶動力更強、受益面更廣的産業鏈、價值鏈、物流鏈。

  對於當前大國博弈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楊崇匯在7月5日舉辦的“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走進東盟研討會”上表示,中國應當與東盟一道,聚焦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等共同關切,助推中國與東盟互利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效;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助推中國與東盟各國發展戰略相對接等。

  楊崇匯表示,中國與東盟未來還將繼續加強“一帶一路”建設,並在經貿方面展開更深入的合作。中國企業應把握與東盟合作的新機遇,進一步增進彼此了解,探索走進東盟的新思路。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建議,雙方要加強戰略對接,要加強民間交流做到民心相通,要讓中外企業家能夠有一個廣泛交流的平臺。

  新加坡國立大學公共政策教授,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則指出,東南亞是全球最為多樣化的一個地區。東盟的幸運之處在於抓住了全球貿易發展的好時機,成功融入蓬勃發展的東亞經濟體系。在貿易摩擦升級的全球經濟形勢下,東盟必須尋求應對新挑戰的解決辦法。

  在此次研討會上,還有專家表示,在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反經濟全球化現象日益明顯的今天,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多個經濟體都在致力於聯合打造自由貿易體系,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共同參加(“10+6”),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就是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而提出的。企業應當用好《亞太貿易協定》實施的關稅減讓,關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進程,積極開展多元化貿易,拓展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