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外匯儲備結束連續兩個月回落態勢 跨境資本流動保持基本穩定

2018-07-10 09: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陳果靜

  7月9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21億美元,較5月末上升15億美元,升幅為0.05%。

  而在今年4月和5月,外匯儲備連續兩個月出現回落。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249億美元,較3月末下降180億美元,降幅為0.57%;5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06億美元,較4月末下降142億美元,降幅為0.46%。

  6月份,我國外匯市場總體平穩運作,國際收支基本實現自主平衡。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美元指數微漲0.5%,主要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下跌和資産價格變動等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上升。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分析,6月份美元指數明顯上行,歐元、英鎊等對美元均為貶值,匯兌變化對外匯儲備仍有不小的負面效應。同時,6月份美國債收益率下行,債券估值因素有利於外儲增加。綜合來看,鄂永健表示,若剔除匯兌變化和估值因素,當月外匯儲備應是保持小幅增加的,這表明儘管當前國際形勢動蕩,但市場情緒較為平穩,跨境資金流動保持基本穩定。

  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餘額總體穩定。在經歷2015年、2016年外匯儲備餘額快速下降後,2017年我國外匯儲備增加1294億美元,2018年以來穩定在3.1萬億美元,各月小幅波動主要受資産價格變動和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下跌所致。

  接下來,我國經濟基本面仍將支撐外匯儲備在波動中保持穩定。

  “我國穩健的基本面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跨境資金流動形勢保持基本穩定。”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作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但全球經濟復蘇出現分化,貿易摩擦震蕩升級,部分新興經濟體面臨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壓力。

  即使是在近一段時間,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的背景下,我國外匯市場仍然總體保持平穩。業內專家認為,這是由於我國經濟基本面有效發揮了穩定市場預期的基礎性作用。總體來看,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仍是相對強勢的貨幣。今年上半年,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對美元下跌2.7%,而同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整體僅下跌1.2%,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CFETS)則上漲0.9%。

  鄂永健也認為,鋻於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較為穩定,人民幣匯率儘管出現階段性波動,但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總體看,儘管匯率波動仍可能加大,但跨境資金流動有望繼續保持基本平衡,不會出現大規模資本外流的局面。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展望未來,我國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強創新驅動,我國經濟有條件保持穩定增長,為外匯市場平穩運作提供根本保障。另一方面,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聯儲持續加息縮表、全球流動性有所收緊的背景下,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國內外因素綜合作用,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有望在波動中保持穩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陳果靜)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