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5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超兩成

2018-06-28 15:49: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國家統計局27日數據顯示,2018年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5%,增速比1-4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增長21.1%,比4月份增速減緩0.8個百分點,延續了快速增長的勢頭。

  數據顯示,1-5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增長1.1倍;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44.6%;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27.7%;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增長2.6倍;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增長27.8%。這五個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近70%。

  數據顯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在持續顯現。一是成本下降。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費用為92.59元,同比下降0.35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49元,同比下降0.31元。二是杠桿率降低。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6.6%,同比降低0.6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9.5%,同比降低1.5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去杠桿成效更為顯著。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表示,5月份,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4.1%,漲幅比4月份回升0.7個百分點;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4.3%,漲幅比4月份回升0.6個百分點。據初步測算,5月份價格變動對利潤增長的拉動作用比4月份多4.3個百分點。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也表示,由於PPI增速回升和利潤率提升,利潤當月增速能穩定在20%以上的高位。其中利潤率的持續提升最為關鍵,這是減稅降費、勞動力成本控制、過剩産能出清等一系列“收入分配紅利”政策支援的結果,能在需求受限的情況下支援企業盈利穩定增長。

  5月消費、投資、出口等需求指標都出現下滑,但生産和盈利較為穩定。對於這種供需背離的情況,謝亞軒表示,部分投資需求被融資環境惡化和去杠桿政策暫時抑制,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將導致CPI和PPI同比增速高於預期,穩定名義GDP增速。展望下半年,考慮到新動能維持快速增長、工業品價格持續回升、豬肉價格觸底、宏觀政策微調等因素,預計名義GDP增速的下行將有所放緩,對企業盈利的負面影響也會在邊際上減小。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