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舉措相繼落地實施 中國擴大開放按下“快進鍵”

2018-05-14 16:4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擁有近14億人廣闊市場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全世界都在關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變化,並對中國紅利充滿了期待。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表明瞭決心和信心,並在4月10日公佈擴大開放新重大舉措。近1個多月,中國相關領域一系列擴大開放的落地措施接踵而來,中國對外開放正在打開一個全新的局面。

  大幅度開放金融業

  ——多項對外開放措施近1個月實質性落地

  當前,中國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亟需在重大開放問題上取得突破。多數專家認為,擴大開放是中國自主、必然的選擇。只有開放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倒逼企業創新、集聚國內外資源。

  “中國公佈的擴大開放新重大舉措涉及銀行、證券、保險和汽車行業等,開放深入,觸及敏感領域和關鍵部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綜合研究室主任羅雨澤説。

  “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4月11日,央行行長易綱宣佈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11項舉措、措施將在2018年落實或推出。

  “金融業開放是全方位的”,多位專家在接受採訪時如此評價稱,目前金融業擴大開放的步伐正以超預期速度推進。

  4月27日,銀保監會宣佈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允許外資銀行開展代理髮行、代理兌付等業務。4月28日,證監會發佈新政,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等;5月4日,就外商投資期貨政策公開徵求意見。

  隨後,5月2日,瑞銀證券股權變更申請獲證監會受理,有望成首家外資控股的合資券商;5月8日-10日,野村控股、摩根大通等申請在華設立外商投資控股的證券公司。

  在保險、支付和徵信領域,5月2日,工銀安盛人壽發起籌建工銀安盛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獲銀保監會批准,成此輪開放獲批的首家合資保險資管公司。同日,央行受理了益博睿徵信開展企業徵信業務的備案申請,還收到了WORLD FIRST申請支付業務許可的來函。

  全面開放製造業

  ——汽車、船舶、飛機相關領域今年取消股比限制

  改革開放40年,製造業開放是中國開放最早的領域,也是市場競爭最充分的領域。

  未來製造業進一步開放的方向在哪兒?國家發改委4月17日給出答案——“目前我國製造業已基本開放,下一步擴大開放的方向很明確,就是要實現全面開放。”

  製造業開放的時間表已經明確。其中,船舶設計、製造、修理各環節以及飛機製造業的幹線飛機、支線飛機等類型的外資股比限制將2018年取消。

  對外界關注度較高的汽車行業,中國明確到2022年全部取消汽車行業限制: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是中國大幅度放寬外商投資準入的重要文件。國家發改委表示,今年上半年將儘早公佈實施。金融、汽車外,新的負面清單除還將在能源、資源、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專業服務等市場高度關注領域推出一系列開放措施。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黃志龍看來,改革開放40年後,中國的開放路徑發生了變化,從最早競爭性比較充分的製造行業,到近期逐漸開放金融業,未來還將逐漸開放教育、醫療等服務業。

  服務業是下一步開放重點

  ——海南探路自由貿易港建設成重要窗口

  根據官方公佈的資訊,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包括,分別適用於全國和自貿試驗區的兩張負面清單,自貿試驗區的負面清單比全國的負面清單開放力度將更大。

  4月1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發佈,支援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援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按照開放為先的原則,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區,面積超過了此前設立的11個自貿試驗區總和,改革領域由城市、局部性向城鄉綜合推進、全局性拓展。

  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準的開放形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服務業市場的開放是中國下一步對外開放的重點,海南在這方面要先走一步,對標國際自由貿易港,為全國提供重要樣板。

  中央支援海南設立國際能源、航運、大宗商品、産權、股權、碳排放權等交易場所;入境遊免簽國由26國擴展為59國……海南將成為中國進一步推進開放、推進全球化的一個戰略支點,成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重要窗口。

  主動擴大進口

  ——多部門研究擴大進口措施,降低汽車等關稅

  “主動擴大進口”——是中國擴大開放重大舉措之一。並承諾,今年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時降低部分其他産品進口關稅,加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定》進程。

  言必行,行必果。商務部4月12日表示,為加快加入《政府採購協定》進程,抓緊研究制定新的改進出價方案,儘快提交世貿組織。

  5月1日起,中國抗癌藥在內的28項藥品進口關稅降為零,並對進口抗癌藥品減按3%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有專家測算,只計算降稅,每個腫瘤患者一年至少能省約1000元,且進口抗癌藥或降價20%左右。

  目前,中國關稅總水準已由加入世貿組織時的15.3%降至9.8%;考慮貿易結構因素,實際的貿易加權平均稅率只有4.4%,實現了對世貿組織所有成員的承諾。未來,還有更多進口商品關稅將下調。

  4月26日,商務部表示正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擴大進口的有關政策措施,將進一步降低進口商品總體稅率水準,降低汽車和部分日用消費品進口的關稅。

  2017年,中國對全球進出口貿易總額的貢獻率高達10.2%和12.8%,分別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一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中國居民一年去境外購物消費大約2000億美元,購物清單中包括大量的高檔商品、日用消費品等。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所長梁明、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等專家認為,擴大進口有助將大量外流的消費留在國內,滿足民眾個性化、多樣化、高端化的消費需求,為世界貿易增長提供更強勁動力、更廣闊市場。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