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青海首個聯合國公益項目正式執行

2018-04-26 13:4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原標題:青海首個聯合國公益項目正式執行

   圖為項目官員為當地少數民族少女發放宣傳冊。 鐘欣 攝

  中新網西寧4月25日電 (孫睿)“聯合國公益項目主要以目標地區11—17歲的少數民族少女服務對象,針對其因社會因素、風俗習慣、家庭觀念等因素影響,從而在初中畢業後,無法獲得繼續接受教育的權利問題,以專業的社會工作方法介入,從而讓這一現狀得到改變。”友成公益負責人漢卿25日向中新網記者表示。

  當日,聯合國——中國社會性別研究與倡導基金(CGF)公益項目——《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少數民族少女教育平等促進項目》在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正式執行,該項目也是青海首個聯合國公益項目,由青海本土公益組織——友成公益發起並執行。

  漢卿介紹,青海省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全省有6個是少數民族自治州,其中藏、回、土、蒙古、撒拉族五個民族人口占比較高。由於民族分佈、城鄉、農牧區域分佈的差異,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項目調研組在調研中發現,少數民族少女從初中到高中的凈入學率不足20%,同期男孩的入學率則達到60%,男女性別教育投資失衡,少數民族少女教育權利喪失嚴重。為此,該項目是在尊重青海地區多民族信仰的前提下、運用社會工作理論體系對少數民族少女及家庭進行有效的個案干預,促進公眾及社會各界對“性別與教育平等”的關注。

  圖為項目官員為當地少數民族少女講解。 鐘欣 攝

  “黃南州尖扎縣是少數民族集中地區,各別地區因社會因素、風俗習慣、家庭觀念等因素影響,有些少女在完成義務教育後,無法獲得繼續接受教育的權利,甚至有少數少女都無法完成義務教育等問題。聯合國CGF—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地區少數民族少女教育平等促進項目貼合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第四項優質教育、第五項性別平等,致力於增強女性教育權利、促進性別平等。”漢卿説,項目以“1(村幹部)+1(公益組織)+”1(專業社工)+X(志願者)”的工作方法介入,以結果為導向、聯合更多的力量推動、促進現狀的改變。

  執行現場,尖扎縣教育局局長更登多傑為村民、學生們解讀了最新的教育相關政策,現場提供了最新的政策法規宣傳及相應的教育政策宣傳看板及教育相關手冊,如“七個不準、二十個一律”、“《關於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實行15年免費教育的實施意見》”等,還現場設立教育政策解答區為村民及學生提供相關教育政策解答服務,促進教育權利平等及控輟保學工作。讓相關法律、政策、制度得到更大範圍地普及,促進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開展以及村民的配合度,促進尖扎縣地區少數民族少女教育平等,促進教育平權。

  聯合國婦女署駐華辦公室高級項目官員馬雷軍此前表示,該項目貼合了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第四項優質教育、第五項性別平等,致力於增強女性教育權利、促進性別平等。這對於推動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在青海乃至中國西北地區的落實,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完)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