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公益路雖苦,值得走下去”

2018-04-26 13:35:0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愛心人士和留守老人在一起。

  作為德化縣一位普通教師,孫炳章也是當地憨鼠愛心小分隊負責人,儘管今年只有42歲,但公益之路已經走了14年,足跡遍佈山區德化的大小村鎮。孫炳章説:“公益路雖苦,值得走下去。”14年來,他共組織了200多場愛心活動,為幫扶對象累計籌得款物近1000萬元,個人累計服務時間1萬餘小時。

  結緣愛心網友成立志願隊伍

  “你們給我們送來的,不僅僅是物品,還有滿滿的愛。”4月1日正值週末,龍門灘鎮大溪畬族少數民族村好不熱鬧,孫炳章又和憨鼠愛心小分隊的100多名隊友,送來了愛心人士捐贈的大米、食用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當天,他們還開展義診、義剪、與全村100多名70歲以上的老人共進午餐、集體祝壽的活動。隨後,隊員們分為三組,深入農戶,親切慰問了18名殘病孤苦、困難黨員。

  對於孫炳章來説,這樣的活動早已習以為常了,儼然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孫炳章在家排行老三,平時喜愛上網,很多人都稱他“三哥”。2004年,經常瀏覽當地論壇的孫炳章,在網路上結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網友。他們時常聚會,談人生説理想。有一次,孫炳章提議去幫助困難老人,做些有意義的事,得到了一致贊同。就這樣,由十幾名網友組成的德化憨鼠愛心小分隊,正式成立了。

  “剛開始,資金和人手有限,我們騎著摩托車到附近村鎮踩點,先調查摸底,再根據實際需要予以救助。”孫炳章回憶説,在德化上涌鎮他們發現有位孤寡老人家裏沒通電,生活極不方便。他們把情況反映給當地供電所,供電所便專門為老人架設了一條電線。老人非常感動,握著志願者的手淚水漣漣。

  “創建愛心小分隊時,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並沒想著會把這件事一直做下去。”孫炳章説,隨著公益之路的推進,接觸的對象也越來多了,孫炳章發現需要幫助的人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德化縣近萬名留守在村裏的老人,他們要忍受太多的孤獨、病痛的折磨,甚至有些老人相當貧困,急需社會的幫助。

  訪遍鄉鎮村居送去關懷溫暖

  幹公益要得到家人的理解支援。然而一開始,妻子並不太理解他的所作所為,更別提支援了。因為活動時間大多是在週末,忙著策劃、聯繫網友和籌集款物,忙得不可開交,很少能和家人團聚。

  為取得妻子的理解,2007年,孫炳章帶著妻子走訪了雷鋒鎮的一位老人,這份特殊的經歷,堅定了他做公益的決心。老人叫羅享孝,已經年近八旬,雙目失明,獨自住在山上,靠自己的力量砍柴做飯、耕地種田。“老人的生存現狀,對我們觸動都很大,妻子回來時眼睛都是腫的。這世界上,雖然需要幫助的人很多,我們能力也十分有限,但對於每個被幫助的對象,意義都非同一般”。孫炳章説,此後他們經常去看望老人,力所能及地照顧老人。

  十幾年來,孫炳章幾乎走遍了德化的山山水水,全縣200多個村居只剩5個還沒有走過,走訪慰問和救助困難群眾達1萬多人次。僅去年一年就開展了大型“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和其他愛心公益活動共十多場,幫扶特殊病困對象十多名,共收到捐款捐物達100多萬元。

  “哪需要幫助,哪就有我們的身影,因為村裏的老人就是自己的親人。”孫炳章説,每個村莊都有很多感人的人和事,在那裏體會到了人情冷暖,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也感動了很多人。

  在孫炳章的策劃和帶動下,憨鼠愛心小分隊很快組成了義務理髮隊、愛心義診隊、愛心攝影隊等,他們經常深入養老院、邊遠山村,看望留守老人,舉辦“百歲宴”等,不斷變換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給當地老人帶去了關懷和溫暖。

  隊伍不斷壯大妻兒也成隊員

  令孫炳章感動的是,2009年,他妻子和兒子也成為愛心小分隊隊員,且一有空都會和他一起獻愛心。2014年3月,熱心的孫炳章一家被評為“感動泉州十佳美德家庭”。

  作為一名教師,孫炳章認為,培養愛心要從身邊人、從小抓起,於是他在學校組建了陽光服務隊,帶領學生到養老院獻愛心、上街學習執法、進行義賣。他將這些愛心活動寫成日記。2012年,以愛心日記為藍本製作的“憨鼠日記”紀錄片在福建電視臺播放,引起強烈反響,獲得了社會各界的支援。

  十多年來,孫炳章累計組織愛心活動一百多場,小分隊成員也由數十人發展到近千人。這些志願者來自各行各業,有公務員、教師、工人、個體戶、醫生、學生等,有的還逐步發展成組織者。據不完全統計,憨鼠愛心小分隊共為各類幫扶對象籌集愛心款物近1000萬元。在他們的努力下,一個個奇跡出現了,一些幾近崩潰的家庭在幫扶下,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付出就有收穫。孫炳章先後獲得“泉州市首屆最美助老志願者”“泉州市崗位學雷鋒標兵”“第四屆泉州市道德模範”“福建省學雷鋒優秀志願者”“全國傳承好家風的好媽好爸”“全國首屆優秀五星級志願者”和“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等榮譽。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公益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的責任。”孫炳章説,在公益路上,他還要一直走下去,還要帶動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其中,讓更多人得到關愛和溫暖。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