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給臺胞更多選擇更大平臺

2018-04-20 16:3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31項惠及臺胞措施”2月底發佈後,廈門、溫州、上海等地近日陸續發佈配套措施,受到臺灣各界的關注。有媒體評價這是“牛肉上桌”“遍地開花”。

  實際上,“31項措施”並非橫空出世。早在一年多前,大陸就已提出要給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此次國臺辦、發改委會同多部門推出的“31項措施”,以及廈門等地的配套細則,正是這一主旨的政策落實及細化。大約唯一令外界驚奇的是,沒想到速度這麼快、覆蓋這麼廣、力度這麼大,涉及産業、財政、金融、就業、醫療、文化等多個領域,包括從臺資企業投資、生産,到臺灣同胞學習、就業等各個方面。

  “31項措施”中針對臺胞個人部分十分豐富,各地具體實施細則同樣給人們帶來鼓舞。應該強調的,措施面向的是所有普通臺胞,不存在臺灣某些人所謂的只針對“精英”。依據“31項措施”,臺灣同胞在大陸不僅可報考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還可報考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後者包括焊工、家畜繁殖員、美容美發,還包括印染、織造、乳品加工、糧油加工等職業資格。可以説,“31項措施”為臺灣各行各業從業人員到大陸發展敞開了大門。

  需要説明的是,“31項措施”帶給臺灣同胞的是到大陸發展的機會,成功尚須努力。職場向來沉浮不定,臺灣同胞即使在家門口從業,也有成功有失敗,到大陸需要適應新環境,挑戰自然更多。重點在於,“31項措施”帶給臺灣同胞更多選擇、更大平臺、更廣市場。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説,新的機遇意味著更寬廣的視野、更廣闊的成長空間,關鍵看每個人的個性、喜好與選擇。

  即使不打算到大陸發展,也可以從“31項措施”中受益。困擾臺灣多年的低薪問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投資不彰導致就業環境死水一潭,勞動者沒有太大議價空間。如能打開一個通路,離開的人海闊天空,留下的人也會水漲船高,推動臺灣勞動力價值水準提升。

  “31項措施”以及各地出臺配套措施都只是開端,重頭戲在於逐步落實。“31項措施”的主旨在於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如何讓這些有利於兩岸融合的措施切實有效地發揮作用,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參與,多些真心、耐心,多些理解、包容,讓我們一起努力,破解難題。(木鳴)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