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述評:中國經濟新開放助力世界經濟穩定向好

2018-04-18 16:3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述評:中國經濟新開放助力世界經濟穩定向好 

  新華社記者俞懋峰

  “實踐證明,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這是中國基於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同時也是在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中國領導人再次向世界釋放擴大開放的強烈信號。

  國際有識之士認為,在世界經濟回暖但前景難料、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決心和舉措令人讚嘆,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動力源”和“穩定器”的作用將更加突出。

  “中國已是全球經濟重要引擎。”這是博鰲亞洲論壇與會海外嘉賓的共識。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擴大開放將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注入新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加快復蘇。

  隨著居民消費持續升級,中國為世界提供巨大需求。中國已形成4億人規模且仍在快速增長的中等收入群體,商機無限。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宣佈了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包括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去年年底宣佈的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確保落地。中國正向世界張開雙臂,歡迎全球企業來華分享機遇和紅利。

  隨著對外投資合作方式創新,中國為世界提供充足資本。今年一季度,中國對外投資合作取得“開門紅”,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255億美元,連續五個月保持增長。中國將繼續鼓勵和引導對外投資,助力中國企業提質增效升級,促進投資目的地經濟和就業增長。

  隨著新舊動能轉換加速,中國為世界提供新商業模式。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為契機,中國探索移動網際網路條件下的新經濟模式,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用經濟等蓬勃發展,向世界展示了未來商業發展的多種可能性。

  隨著國際合作平臺搭建,中國還為世界提供更多合作機制和方案。中國遵循共商共建共用原則,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發起創辦亞投行,設立絲路基金,一批重大互聯互通、經貿合作項目落地,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及時雨”。

  全面開放的中國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更是“壓艙石”和“穩定錨”。當前,世界經濟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並未有效解決,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中國擴大開放有助於化解全球在貿易、債務、貨幣政策等領域的挑戰與風險,從而增強世界經濟穩定性。

  近期,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給全球經濟貿易發展蒙上陰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警告,貿易衝突可能令全球增長脫軌。作為世界主要貿易國,中國始終堅定支援貿易自由化,為世界經濟穩定平衡發展作出貢獻。中國已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與24個國家或地區簽署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

  支援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援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大會上,一系列擴大開放的重磅措施公佈,再次令世界振奮。

  中國還致力於推動多邊貿易談判進程,早日結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加快亞太自貿區和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通過這些舉措,中國不僅將提升自身開放水準,也將塑造開放的外部環境。

  除了貿易領域,部分經濟體公共債務可持續性存疑,成為世界經濟隱憂。以美元、歐元為主導貨幣的國際債券市場風險積聚,尋求借款工具多元化的國家將目光投向人民幣。

  菲律賓央行不久前在中國債券市場發行價值14.6億元人民幣的三年期熊貓債,此前韓國、波蘭、匈牙利等國已相繼嘗鮮熊貓債。中國債券市場加速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有利於國際債券市場多元化,對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帶來的風險也值得警惕。目前,美聯儲連續加息,加拿大、英國、韓國等央行相繼加息。主要央行集體轉向,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面臨拐點。貨幣政策正常化節奏難以確定,將給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市場帶來新的衝擊。

  與此同時,中國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在日趨開放交融的國際貨幣金融環境中,為世界注入“穩定因子”。

  40年改革開放歷程雄辯地證明,中國越發展,就越開放;中國越發展,就越能為世界作貢獻。正如美國《時代》週刊亞洲版一期封面文章所説,中國贏了,就是世界贏了。一個與世界深度互動的中國,必將在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同時,為世界經濟穩定向好貢獻更多正能量。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