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論新視野】鄭風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摘要: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今天學習的主題是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與過去的有很大的區別。因為過去的中央一號文件是指導當年“三農”工作的。比如説,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是解決2017年農業農村要做什麼的問題。但是,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不一樣,它主要是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過去的中央一號文件就三大塊:農業一塊,農村一塊,農民一塊。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是按鄉村振興的架構進行工作部署的。因為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年,圍繞鄉村振興究竟怎麼幹、有哪些重點、短期做些什麼事、長期的做些什麼事等做了很多的部署。
在談鄉村振興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精準扶貧。2015年習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提出了計劃2020年中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戰略目標。之後,2016年、2017年全國各個地方進行總動員,採取了這一套和過去“三農”工作有很大差別的工作程式和方法。第一個,一把手負總責,從省到鄉各級政府層層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各級黨政一把手承諾來把脫貧工作做好。過去的“三農”工作主要是管農業的領導在抓,現在精準扶貧實際上是由黨政一把手在抓。為什麼由黨政一把手來抓?因為可以把全社會力量都集中起來。第二,大量派出駐村幹部。全國派了77萬個駐村幹部,第一書記17.5萬個。第三,進行嚴格的考核。第四,大力投錢、投資、投物。
精準扶貧的前提是對貧困戶建檔立卡,在建檔立卡貧困村之外,還有不少貧困人口,怎麼才能讓其他人享受到精準扶貧的好處呢?我的理解,精準扶貧是國家對部分貧困人口的一個試驗。而鄉村振興戰略應該是一個擴大版的精準扶貧,它把我國農村人口都囊括進去了。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要把精準扶貧的工作機制移植過來。第一,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第二,派出大量駐村幹部。第三,把鄉村作為鍛鍊幹部的一個特別好的起點。
了解了精準扶貧之後,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在過去幾年中在鄉村振興方面實際上做了非常多的好的探索,取得的效果也很好。從目前出臺的文件來看,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與精準扶貧的相似之處,與過去純粹的“三農”工作差別很大。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國家要提出鄉村振興戰略。
關於鄉村振興的內容,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有四百多字,其中有幾點非常重要。第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第二,鄉村振興的目標(總要求),就是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産業興旺,農村主要是農業産業,現在還有新産業新業態,一二三産都包括。鄉村發展沒有産業就不行的。生態宜居講的是居住環境。這也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中央一直強調的生態文明建設。如果沒有生態環境的改善,經濟的發展就沒有太大意義了。生態宜居應該包括農村的大環境和小環境。大環境指的是生態環境,小環境指的是農村的基礎設施、居住環境。因此提出另外一個很好的詞叫作“農業農村現代化”。
過去我們“三農”工作主要是指農業的現代化。農村的現代化應該説讓農村生活的條件跟城裏要基本上差不多。我們知道,前兩年習近平總書記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小廁所、大革命”。這幾年一到春節總有一些鄉愁的段子。其中前兩年有一個虛假的新聞,説在上海工作的一個江西的男孩子帶著女朋友回到江西老家。這個女生一看到農村的環境,一看到農村的飯菜,扭頭就跑了。後來説這個消息是假新聞。但是一個最核心的現實是我國城市居住環境和農村居住環境有著巨大的差距。加強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這一次鄉村振興戰略中大家寄予最大厚望的內容。之所以很多新時代農民工到城裏打工以後不願意回老家,是因為他們已經適應了城市的這一套冬天有暖氣、網路、衛生間、廚房……等便利的生活條件。所以,未來農村的現代化不僅僅是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村的人居環境也要得到很大的根治。我們可以發現,隨著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發佈,另外一個文件也發佈了,那就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這個行動方案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部分。當然,鄉村振興還有其他內容。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把鄉村振興任務進行了分解。
國家為什麼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的城市尤其是一二線城市與發達國家的一二線城市相比,要麼是沒有差距,要麼是差距很小,有些方面甚至比他們更便利。但是農村就不一樣了。美國大量的大學和大公司總部都在鄉村小鎮上。前幾年,我國的雙匯公司把美國最大的養豬公司史密斯菲爾德公司收購了,而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就在美國的一個鄉村小鎮上,這個小鎮的幾千人大多是他們公司的員工。美國赫赫有名的公司都在小鎮上,一個公司佔一個小鎮,小鎮裏要麼是工作人員,要麼是他們的家屬。大學也是,很多大學都在鄉村小鎮上。所以,我們國家用了40年的時間把城市已經建得很漂亮了,如果再通過二三十年扎紮實實的工作,讓鄉村向城市看齊,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那個時候我們的鄉村就不一樣了。
第二個問題,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是怎麼部署的。
“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有兩個時間節點,根據這個戰略安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如下:
首先,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也就是,前三年我們要把各種各樣的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建立起來,最核心的是制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第一,從一個長遠的發展來講,比如説從33年(2018-2050年)的角度來看,哪些鄉村要保留,哪些鄉村要起什麼樣的功能,一定要有一個規劃。第二,在這個基礎上把各種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建起來。第三,要把各種各樣的試點建好。到2020年建黨100年的時候基本形成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然後,再分兩個階段: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鄉村振興急不得。用五年的時間是建不成的,用十年的時間可能也不行。我們這次提出用33年的時間,即“3+15+15”,分三個階段來實施。所以,一個鄉村的規劃不能只規劃到明年,還要考慮到33年之後。
第三個問題,鄉村振興怎麼做?
我們在2005年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了20個字、5句話: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一次鄉村振興也是20個字、5句話: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只有“鄉風文明”一句保留了,其他四句話都升級了,從生産發展到産業興旺,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從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從生活寬裕到生活富裕。2005年提出的是建設溫飽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那麼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應該是小康型的鄉村振興。這一次中央一號文件圍繞這五句話進行很多部署。
第一是産業興旺。産業興旺,實際上就是兩句話:品質興農和綠色興農。國家成立了食藥總局之後,通過各種各樣的嚴格管理,這兩年重大的食品安全惡性事件基本上沒有了。但是,現在食品安全的最核心的焦點在哪兒?在源頭!為了生産大量農産品,我們用了太多的化肥、用了太多的農藥、用了太多的工廠化農業。這些慢慢成為我們國家食品安全的一個核心點。這一次中央提出品質興農,要對整個農業從生産的標準體系、規劃體系、檢疫檢測體系,還有各種各樣的標準都要完善。另外,國家要對生産的過程實行綠色化生産。
這一次國家在産業興旺上做了五點部署。第一,夯實農業生産能力基礎。包括加快劃定和建設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第二,實施品質興農戰略。第三,構建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體系。現在從事第一産業的農民收入太低,怎麼讓農村産業與第二、第三産業進行融合,走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道路,現在的探討還很少。北京應該走在全國的前列,因為都市性農業應該是産業融合的一個最前沿的陣地。一個巨型都市的郊區做一二三産業融合應該有先天的優勢。現在全國雖然做了各種各樣的試點,整體離目標還是差得很遠。第四,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走出去”在全世界開發各種各樣的農業資源。浙江人走在全國的前面。浙江人一直説有“三個浙江”。因為浙江的每人平均土地很少,所以一大批浙江農民在全國各地包地種農産品,聽説普洱茶賺錢了,跑到普洱包地種普洱茶去;聽説山東金鄉大蒜很值錢,跑到山東金鄉包地種大蒜去了。同時,浙江人還在全世界包地種糧。比如,我們現在每一年從巴西進口很多大豆,有一部分浙江人到巴西包地買地種大豆運到浙江來。所以,“三個浙江”是一個很好的啟示。我國未來的農業開放實際上也有很大的空間。
最核心的是第五點,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我們過去一提小農戶就是分散、規模低、素質不高。黨的十九大對小農戶專門提出要“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一方面,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另一方面,由於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小農戶還是我國農業生産的主力。現在,農村種地農民的平均年齡已經達到57歲了,而日本農民平均年齡在68歲。所以,延長土地承包期有幾個好處。第一,如果把這些地都收過來交給資本去種,那麼這些農民沒事幹了,沒事幹是一個大問題。第二,有利於國家糧食安全。因為農民自己種地主要還是種糧食。但是這個地要是放到資本手裏,一定會拿來做別的。因為種糧食一畝地一年也就1000多塊錢,1000多塊錢對資本來説沒有吸引力。所以,延長土地承包期有利於國家的糧食安全,也有利於國家的穩定。這次國家提出要做好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銜接,就是説我們要做好服務。比如,我去韓國發現韓國一些種地的農民都是老太太,老太太打個電話,別人就可能來給她耕地了,再打個電話,就有人給她打農藥了,再打個電話,有人來給她收割。雖然地是由老年人來種,但要做好農村社會化服務。這是我們所欠缺的。這些年有些改進。我們知道,十幾年前很多在城裏打工的農民,一到農忙季節還要回老家去種地。但是,現在大量農民在農忙季節不回去了。為什麼?就像在東北有很多託管。這個地要託管的話,種、收都給包了,但地還是你的,種什麼都由你來決定。所以,需要大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所以,國家提出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為農民做好服務。
總結一下,怎麼才能做到産業興旺?首先,國家對過去的農業産業的投入還是要繼續加強的。第二,國家對農業要實施品質興農戰略,有一整套指標體系、標準體系。2018年國家要選200多個縣(市)作為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市)。過去,我們的農業可能為了追求産量,用了太多的化肥農藥,以後要按照品質生産的一套標準,採用各種各樣的措施,提高農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第三,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我到青島發現,一些村莊農民種菜不像原來那樣拿到城市去賣了,山東一個村支書告訴我,他們村種的菜與青島的兩家單位對接,菜直接配送到單位。田間地頭都放著攝像頭,單位對食品品質安全可以追溯,而由於省略了中間環節,農民的利潤也大幅提高。所以,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的市場,尤其在大城市,潛力無限大。産業興旺以後還要出臺更多的政策,但是有一個標準:必須是高品質的,必須是綠色的,必須是優質的、品牌的。這幾年國家也特別強調品牌化的農業。就像我們現在用手機,貴的一萬多,便宜的兩三百塊錢。同樣的道理,可能幾年以後,同樣的農産品,可能外觀差不多,但有的特別貴,也有的特別便宜。日本人對日本的大米區分很細,這是北海道的大米,這是九州的大米,還有各種各樣的代言。光是大米就有各種各樣的牌子。你既可以吃非常貴的,也可以選擇便宜的。這是一個品牌化的過程。我想,我們國家在解決了溫飽之後,邁向小康階段,農業品牌化還大有可為。歐美一些國家什麼樣的農産品賣的最貴?標明某個村裏面某個農民生産的,甚至把地址和電話都標明瞭,這樣的農産品是最貴的。因為消費者覺得這個東西可以追溯到個人,這樣的農産品的品質是最好的。所以,農産品特別講原産地,特別講可追溯性。我們國家現在農民的品牌意識還在慢慢地發展。褚時健種的橙子叫作褚橙,一下子就火起來了。確實有很多人吃了褚橙之後,認為和一般市場上泛泛的橙子相比,褚橙的口感和品質都要好。從褚橙在全國的流行,就看出中國有相當一部分人已經對農産品的品質開始重視起來。所以,産業興旺,除了保證原來的主要糧食生産能力之外,還要大量發展品質農業、綠色農業,這是未來的一個主要的方向。中央提出要培育農産品品牌,保護地理標誌農産品,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
第二是生態宜居。中央提出,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增加農業生態産品和服務供給,最後做到百姓富、生態美。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習總書記有一句話講得特別好。2013年,習總書記説,“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歐洲的發展特別講究動物福利。什麼意思?動物的生産一定要讓它有一定的空間。一些養雞場,雞從出生到長成就在一個小籠子裏,基本上沒有怎麼動。一些養豬場臭氣熏天。豬和雞在這樣的地方生長,如果天天吃這樣的肉,能讓人類很健康嗎?所以,要想人健康,至少要讓你吃的這些豬、雞的生長環境也健康,因為它是一體的過程。前幾年北京實施平原地區百萬畝造林工程。現在,中央又提出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要建一個大型的生態綠化帶。
我們原來想像中的農村應該是山清水秀風光好。可是,有的村莊一到下雨就污水橫流,有的村莊辦養豬場、養雞場,臭氣熏天、很多村莊的環境並不好。國家提出的生態宜居從大的角度來説,就是想讓農村恢復成有青山、有綠水、有鄉愁的地方。
實際上,生態宜居就是踐行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2012年國家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習總書記反覆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甚至講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一直銘記,他到國家林業局工作時,習總書記對他叮囑道,林業就是要保護好生態,誰破壞了生態,就要拿誰是問。除了京津冀之外,長江經濟帶也加強造林綠化。
落實生態宜居,是一項相當繁重的任務。現在,我們的村莊的生産生活是一體的。而改革開放初期,德國人在山東的一個村做“城鄉等值化”試驗時,首先就提出要重新規劃村莊,村莊必須要劃為生活區、生産區、商業區、文教區、工業區。當時的老百姓不理解,但是現在已經成為受益者,現在這個村人丁非常興旺。因為劃分了區域後,德國人資助他們開始在養殖區養奶牛。可以想像如果生産生活混在一塊,在生活區養奶牛,那環境可就要命了。所以,生態宜居從小的角度來説,是對村莊小環境進行規劃,在這個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三是鄉風文明,第四是治理有效。過去的一號文件裏這兩個方面講得比較少。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對鄉風文明怎麼抓,對鄉村有效治理怎麼做進行了很多部署。
第三,鄉風文明。主要內容是: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行動。
第四,治理有效。主要內容是:一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實踐,三是建設法治鄉村,四是提升鄉村德治水準,五是建設平安鄉村。現在村級尤其城郊結合部村級幹部權力含金量很高,要防止小官大貪,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加大基層小微權力腐敗懲處力度。比如説像浙江寧波寧海列出村幹部權力清單36條,每一條都有詳細的規定。鄉村綜合治理,吸收了浙江的很多經驗。因為浙江的村和城連成一片,甚至村裏面比城裏富多了。浙江通過加大村級的權力清單,讓村級權力在陽光下運作,還有一系列配套的機制,使得民主協商貫穿于村級事務運作的全過程。
第五是生活富裕。加大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一個是村莊的公路建設,一個是村莊的人居環境改進,還有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等方面的內容。逐漸實行城鄉一體,打破城鄉二元結構。
最後一個是精準扶貧。主要是打好最後階段的精準脫貧攻堅戰,對於一些“最難啃的骨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做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有機銜接。
總之,對於鄉村振興,國家主體的安排是“5+1”,就是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以及精準扶貧,圍繞“5+1”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其中,給我印象最突出的分別是:産業興旺中把農産品品質作為核心內容;生態宜居中的“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以及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鄉風文明中把加大弘揚農村正能量作為思想宣傳工作的重點來做;治理有效中的加強村幹部隊伍的建設、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吸引社會力量建設鄉村;生活富裕中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及農村的教育、衛生、醫療等相對應的政策。
第四個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哪些制度建設。
第一,要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第二,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第三,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這也是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一個重點。1月15日,時任國土資源部部長的姜大明同志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就表示,要完善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我們過去對農村土地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現在要對宅基地實現“三權分置”,之後可能會出臺相關文件。現在我國大量宅基地閒置。“三權分置”後,宅基地的集體所有權不變,農戶資格權也不變,將使用權流轉出去。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提下,允許縣級政府通過村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優化村莊用地佈局,有效利用農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預留部分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用於單獨選址的農業設施和休閒旅遊設施等建設。對利用收儲農村閒置建設用地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的,給予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但是,明令禁止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是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最大亮點之一。國家對此非常慎重,防止出現農民都把宅基地賣了,也防止出現大量城市人到農村搶購囤積農民的宅基地。
第五個問題,鄉村振興所需的人財物如何保障。
鄉村振興,要投錢、投物、投人,尤其是吸引社會各界到農村來建設農村。人是最核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吸引社會各界精英投身到農村建設中去,讓農村以後不再是地廣人稀的“空心村”,為此也出臺了很多政策。
第六個問題,鄉村振興有哪些組織保障。
黨作為“三農”工作的領導,是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縣委書記要下大氣力抓好“三農”工作,當好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中央提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每年要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還要把到農村一線工作鍛鍊作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精準扶貧之所以很有成效,就是一把手負總責、五級書記一起抓扶貧。鄉村振興同樣也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我想,這項工作一定能夠做好。
未來的鄉村振興如何實施,國家會佈置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這些重大工程、計劃、行動都在制定完整規劃之後進行,所以2018年應該是一個規劃年。因為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初稿已經形成,同時縣域層面也要制定具體行動規劃。鄉村振興戰略要靠規劃來引領,而且規劃一旦制定出來,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能變。所以,如何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規劃也是下一步工作的核心重點。
第七個問題,歐美發達國家鄉村振興有哪些經驗。
歐洲的經驗是年輕人進城、老年人下鄉。歐洲的鄉村建得非常漂亮,但是農村還是沒有人。為什麼?年輕人總是要到城裏去,到工作多的地方去,到有人氣的地方去。但是,他們有一個挺有意思的做法,那就是:年輕人進城,老年人下鄉。那裏的鄉村小鎮建得非常漂亮,大多生活的是六七十歲、七八十歲的老人,年輕人都在城裏面工作。這對中國有很大的啟發。現在我國城市裏大概有1億多60歲以上的老人,如果我們能夠把鄉村建得非常漂亮,就可以把一部分城裏的老人吸引到農村養老。德國、義大利都是這樣做的。我到德國的這些鄉村小鎮去,發現有很多原來在城市生活的老人到農村養老,他們60歲退休的時候把城裏房子一賣,到鄉村小鎮上養老,養到80多歲的時候再走。因為一旦過了85歲之後,身體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時候再在城裏的養老院去,那麼這樣就有20年左右的時間在鄉村小鎮上生活。這樣的做法有助於城鄉平衡。中央一號文件對鄉村發展養老項目是提倡的,提出對利用收儲農村閒置建設用地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的,給予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新産業、新業態其中就包括養老産業。
美國的經驗我上文已經説過了。大量的大學、公司都在鄉村小鎮上。
我們國家這幾年在各個地方也做了很多探索。村莊發展的一個核心主力是人。一個村莊發展起來都是依靠人。原來在城市打工的一些人回到了家鄉,這些人眼界開闊,又有能力,地方政府再給予支援,很多村莊得以迅速發展起來。所以,如何將鄉村本土化人才吸引回來建設家鄉,這是鄉村振興一個非常重要的抓手。我在全國很多地方發現,第一,這些人用了五到十年的時間,把原來破破爛爛的鄉村建得非常漂亮;第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援;第三,富村並窮村。一旦一個村發展起來之後,就把周圍幾個窮的村莊都撤了給這個富村,慢慢在這個村的基礎上發展成一個鄉村小鎮。這是全國很多地方發展的經驗。能人、政府投入、富村並窮村,這樣很多鄉村一片一片的就發展起來了。
總結一下,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是對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全面的部署,國家提出用三個階段來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最核心的是前三年,要做好規劃,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再用30年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也就是“3+15+15”。中央一號文件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大方面來推動鄉村振興。然後在中央層面,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提供人財物的支援,最核心的是提供組織保障——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把鄉村振興作為農村工作的總抓手。
(根據宣講家網報告整理編輯,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