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開放融通,中國為全球增長添動力

2018-04-12 15:3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習近平主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思想深邃、擲地有聲。40年來,中國人民極大解放和發展中國社會生産力,積極擁抱世界作出中國貢獻。未來,中國將繼續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

  是什麼推動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如何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中國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如何及早惠及中國、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今起推出“經濟觀察·聚焦開放共贏”系列報道。

  ——編 者

  1978—2017,經濟總量由不足3700億元躍至逾82萬億元;城鎮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343元增至36396元,貧困人口由7.7億減至3000多萬……

  1978—2017,工業增加值、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由1621.5億元、599.35億元分別提高到約28萬億元、7.5萬億元;貨物進出口總額從355億元飛升至27.8萬億元;外匯儲備總額則由1.67億美元增至3.1萬億美元……

  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翻開40年來壯麗畫卷,“第二次革命”的輝煌成果令人振奮。

  “在底子這麼薄、人口這麼多的國家,以高速度持續增長這麼長時間,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績堪稱人類經濟史上的一大奇跡。”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説。

  “中國經濟騰飛令世人矚目” 

  40年來中國GDP年均增長約9.5%,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14.5%

  這是從貧困走向小康的巨變。1978年,中國經濟規模僅佔全世界4.9%,每人平均GDP尚不及最貧窮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的1/3。40年後,僅2017年的中國經濟增量,就相當於2016年澳大利亞經濟總量。

  40年來,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約9.5%;以美元計算,中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14.5%;按現行聯合國標準,中國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

  “40年前,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正是通過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大經濟體之一,而且經濟規模在未來還會繼續增長。”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説。

  這是從短缺走向充裕的巨變。1978年,中國人購買糧油肉,憑票才得少許供應,一人一年丈許布票,城鎮每百戶家庭電視機擁有率13.8%。40年後,中國500多種主要工業産品中220多種産量位居世界第一,不少家庭已經享受了智慧家居便利。

  “中國經濟騰飛令世人矚目。”英國康橋大學教授彼得·諾蘭認為,“中國必將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

  這是從落後走向領先的巨變。看天空,C919大型客機、“鯤龍”AG600水陸兩棲飛機首飛成功,僅去年一年中國成功完成17次宇航發射;看陸地,純中國血統的“復興號”跑出世界鐵路最高運營時速,全球超過一半的大跨度橋梁都是中國造……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中國大門越開越大,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是名副其實的“壓艙石”。

  “站在全球角度看,中國保持著較高發展速度,科技能力躋身世界前列,處於從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國家過渡階段。”紐約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賓塞表示,過去也有一些國家曾取得像中國一樣的成績,但是經濟規模要比中國小得多,而且內部複雜性也不如中國。

  “改革開放已經成為中國最鮮明的特徵” 

  5年來中國高技術製造業年均增11.7%,日均新設企業由5000多戶增至1.6萬多戶

  40年來,中國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著深層次、根本性巨變。推動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力量是什麼?聚精會神搞建設、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給出了最好詮釋。

  改革開放,被視為中國社會生産力極大解放和發展的密碼。“我身邊很多企業家都表示,對中國的信心更強了,相信中國經濟轉型會越來越順利。我感到改革開放已經成為中國最鮮明的特徵。”澳大利亞前外長鮑勃·卡爾説。

  這是解放思想的40年。從深圳蛇口到河北雄安,從小崗村到中關村……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空前高漲,充分顯示了13億多人民作為國家主人和真正英雄推動歷史前進的強大力量。

  “實現現代化,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通過改革開放探索出來的。如果沒有改革開放,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無法激發出來,中國人民的奮鬥精神無法激發出來,中國的各種體制機制也無法為現代化提供充分支援。”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説,改革開放沒有回頭路,也不可能走回頭路。

  這是發展社會活力的40年。從過去一塊肥皂、一盒火柴都由國家定價,到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都是市場定價;從做生意擔心被視為“投機倒把分子”,到創新創業蔚然成風……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破除阻礙發展的各方面體制機制障礙,改革開放激發出中國經濟不竭動力。

  “改革開放大幅度降低了中國經濟制度成本,使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説。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步穩蹄疾: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打破壟斷,促進公平競爭;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證照分開,優化營商環境……5年來,高技術製造業年均增長11.7%;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日均新設企業由5000多戶增加到1.6萬多戶……中國製造正向中國創造大步邁進。

  “我非常有信心,中國將會更加開放。”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説。位居全球市值前10名的阿里巴巴集團,正幫助越來越多的人實現全球買、全球賣。

  “中國擴大開放舉措為世貿成員帶來巨大利好” 

  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較上年減少784億美元,連續兩年明顯下降

  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時降低部分其他産品進口關稅,加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定》進程,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中國在擴大開放方面將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為世貿組織成員帶來巨大利好。”世界貿易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羅伯特·庫普曼説。

  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過去4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之源,也必將是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的成功之路。而中國的高品質發展正在造福世界各國人民。“轉向高品質發展,中國在開放條件下推進新一輪經濟轉型,將增強中國經濟創新力和增長可持續性,為全球企業創造新機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説。

  轉向高品質發展的中國,將為全球提供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國居民消費能力持續提升,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將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成長性最強的市場。“每天都有新的增長,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取得顯著成就。”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説。

  美國商會高級副會長薄邁倫也表示:“中國市場巨大吸引力是美國公司來華投資的原因。中國經濟體量很大而且是增長中的市場,有很多美國公司都把在中國發展作為整體戰略的組成部分。”

  轉向高品質發展的中國,將帶動全球生産率的提升。過去5年,中國科技領域“獨角獸”企業數已佔全球36%,移動支付、電子商務、平臺經濟、共用單車、新能源汽車等躋身世界前列。中國科技進步和生産效率提升,將形成強大的正外部效應,促進全球走出生産率的低谷。

  “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將為中國經濟注入新動能。我們會積極擁抱新技術,把産品做得更好。”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説。

  轉向高品質發展的中國,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將成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重要力量。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較上年減少784億美元,連續兩年明顯下降,服務貿易逆差繼續擴大。今年,中國將確保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完成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工作,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習主席主旨演講傳遞出積極信號,消除我們對於不穩定性的擔憂,相信中國擴大對外開放能提供很多機會,我們希望能參與這些機會,在中國取得進一步成功。”新加坡通商中國主席李奕賢説。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2日 03 版)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