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戴相龍:未來20年亞洲仍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地區

2018-04-10 10:58:00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林露)今天上午,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戴相龍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會“亞洲經濟預測”分論壇上説,“我認為至少未來20年,甚至於到本世紀中葉,亞洲還將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

  戴相龍表示,對亞洲經濟的預測應該從挑戰和機遇兩方面看。“我側重講一下機遇,我認為至少20年,甚至於到本世紀中葉,亞洲還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過去20年,年均增長6.8%;今後20年,還會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這是我非常樂觀的。中國發展強勁,印度速度會更快,中日韓的合作會加強,一帶一路的發展會給亞洲帶來新的機遇。"戴相龍説,當然,也會有安全方面的挑戰和貿易戰。

  他認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年均增長9.4%,後十年增長7.9%,近五年增長6.9%。中國經濟如果想品質更好地增長,需要做的事太多了,其中最重要的是進行供給側改革。

  第一,改善産品供給。去掉那些落後的、違法違規的産能,保持有效産能,還要創建高新技術産能。這樣,會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會有大量企業要關閉和被兼併。據一個部門反映,我們2016年成立債權委員會1.2萬家,實際違約債務15萬億。因此,中國當前面臨的一個緊迫的問題,去産能就是債務處理。中國改善供給,既要從中國實際出發,又要學習外國的經驗。比如説學習日本的經驗——企業債審法,中國要建立一個企業債務充足條例。

  第二,資金供給。前10個保險公司我們兩家,我們最大的債權公司收入還不及摩根大通的四分之一,短板就在這裡,要提高社會資本供給能力。

  第三,學習德國。德國的住宅儲蓄銀行效果很好,我們也要總結經驗,成立政府引導扶持,合作互助,或者與商業經營相結合的,主要為城鄉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的政治性金融業務。改善了這些供給,中國經濟增長的趨勢一定會得到穩步的發展。

  “如果我們看不到機遇,只把風險看得很大,就會很悲觀。因此,我們既要看到風險,也要看到機遇,有了這麼多的機遇,就可以戰勝那些風險。”戴相龍表示。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