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島內機構評估:臺灣經濟面臨“亂流型”成長風險

2018-03-30 14:2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臺北3月29日電(記者賈釗、陳鍵興)近日,臺灣多家機構先後發佈關於臺灣經濟發展趨勢的分析報告,對景氣的預估普遍較為保守。有專業人士指出,景氣擴張已快觸頂,臺灣經濟正面臨“亂流型”成長風險。而臺當局若依舊在兩岸關係議題上“回應遲緩”,臺灣前景勢必更為險峻。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28日發佈最新預測,將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上修至2.4%。該機構表示,全球經濟正處於“景氣迴圈末升段”,雖然上修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但各季表現卻是越走越低,預估值分別為2.89%、2.87%、2.07%、1.86%。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表示,現階段全球經濟樂觀與不安並存。樂觀主要是短期經濟數據較為正面,而不安的是,全球股市創新高,債務也呈現同步增長,金融市場隨時有修正可能,有風雨欲來之勢。臺灣經濟目前景氣看來熱絡,各機構幾乎都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但臺灣經濟早就深陷“溫水煮青蛙”的困境,民眾對景氣復蘇無感。

  梁國源指出,受制于結構性問題和諸多沉疴,臺灣面臨“亂流型”經濟成長風險,表面上經濟數據佳,但臺面下暗潮洶湧,可能的干擾因素眾多,震蕩起伏在所難免。而引發“亂流型”經濟風險的因素包括兩岸關係、網路世代崛起對商業模式的挑戰、國際原材料價格高漲對物價的衝擊及新台幣走強等。

  他認為,兩岸關係“詭譎多變”,臺當局應積極應對,降低對臺灣經濟的衝擊,若在兩岸關係政策上依舊“回應過於遲緩”,臺灣前景勢必更為險峻。此外,美國表面親臺,又間接操弄、傷害臺灣,但當局至今仍錯誤相信美國會站在臺灣這一邊。

  臺灣經濟研究院日前發佈景氣動向調查報告顯示,受春節假期等因素影響,2月臺灣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同步下滑。2月,臺灣出口額同比減少1.20%;工業生産指數從1月的10.67%下滑至-1.93%;零售業營業額同比增加15.67%;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由0.89%上升至2.19%;失業率同比減少0.15百分點。

  該機構報告指出,對於未來半年景氣的看法,49.7%的製造業廠商表示看好;服務業中,除證券業與保險業看好比例較高外,其餘産業多以持平看待。

  此外,“中央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公佈的調查顯示,3月臺灣消費者信心指數為87.86點,比上月上升0.48點,比去年同期上升9.74點。調查涉及的投資股票時機、臺灣經濟景氣指數和家庭經濟狀況、耐久性財貨時機和就業機會5項指標上升,物價水準指標下降。從絕對水準看,6項指標中除“未來半年就業機會”和“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2項“偏向樂觀”,其餘4項均“偏向悲觀”。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