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失落超過600年!亞馬遜雨林無人區發現81遺跡曾住百萬人

2018-03-29 14: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因為雨林遭到濫伐,才讓衛星攝影拍到遺跡樣貌。(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台灣網3月29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道,根據考古學家的最新發現,亞馬遜(Amazon)上游處過去被視為無人區的塔帕若斯盆地(Tapajós Basin)地區,其實在600多年前是百萬人口的居住地,併發現包括大型住宅群與小村落等81個遺跡。

  據報道,這項研究刊登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教授德索薩(Jonas Gregorio de Souza)主導。研究團隊指出,此次新發現的人類遺跡位於茹魯埃納河(Juruena)以及阿裏普阿南河(Aripuana)之間的森林深處,並遠離人類活動的主要河流地帶,很有可能僅是綿延1800公里亞馬遜地區的一小部分。

  “由於亞馬遜地區的農業與畜牧業發展,許多遺址直到近期才被外界發現”,德索薩提到,“諷刺的是,由於雨林遭到濫伐,我們現在才能找到這些遺跡。”而從遺跡找到的人類活動證據,則包括陶瓷碎片、拋光石斧和肥沃黑土,顯示人類曾經在此長期居住,排除該處是遊牧民族臨時居所的可能,且另有防御用的溝渠、圍墻、道路等。

  透過放射性木炭鑒定,這群人類生存的時間點約在西元1410至1460年之間,而其他亞馬遜林南緣遺址的人類活動高峰期,則是介於西元1250至1500年之間,人口約為50萬至100萬人左右。德索薩認為,這次的發現證明人類不只聚集于主要河流與肥沃沖積平原,也能在小河流、泉水、溪水旁生活,此外,這也證明過去遭到忽略的地區,也可能有龐大人口存在。

  研究指出,亞馬遜地區約40萬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可能有1300個遺跡存在,但目前為止仍有60%尚未找到。

  談及村落消失的原因,德索薩表示,因為疾病傳播的速度較人類成長的速度還要快,且在歐洲人踏上這遍土地前,疾病就已入侵亞馬遜,最終導致人口減少。(台灣網 王怡然)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