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如何摘掉GDP“緊箍咒” 、防範“灰犀牛”、讓小農戶富起來?

2018-03-09 10:31:00
來源:央視新聞
字號

  3月8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二場記者會,邀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胡曉煉,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寧高寧就“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回答記者提問。

  談經濟增長目標

  今年定在6.5%,是為轉變留有空間

  有記者提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經濟增長目標定為6.5%,比去年6.9%的經濟增速有所下調,是出於什麼考慮?另外十余個省份下調了2018年經濟增長目標,該如何看待這種下調?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錢穎一:

  首先,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是預期目標,不是計劃目標。2017年政府設定的預期增長目標是6.5%,經濟實際增長是6.9%,超過了預期目標。而今年設定的預期目標仍然是6.5%,是與去年設定的預期目標持平的。

  其次,今年與往年不同,十九大確定了從高速增長到高品質發展的轉變,這是一個戰略性的轉變。所以我的理解,把今年的預期目標定在6.5%,比去年實際增長低0.4個百分點,是為了轉變留有空間。

  地方十幾個省份調低了增長目標,我更願意把它解讀為地方政府為了從高速增長到高品質發展的轉變過程中行為的一個變化,這個變化是非常有意義的。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提出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效率,變成內涵式增長,已經講了20年。但長期以來,地方政府追求經濟增長,向品質方面的傾斜不夠,這一次應該説我們看到了地方政府在這方面已經開始有所轉變。

  談高品質發展

  提出高品質發展只是開始 路程還需很久

  有記者提問,在經濟高品質發展階段,中央需要建立哪些政策體系、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來引導各級政府摘掉過去拼命強調GDP的“緊箍咒”,從而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楊偉民:

  高品質發展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概念,其中兩點很重要。一是投入是高效率的,二是效益要比較高。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提出推動高品質發展要建立六大體系,加一個體制,實際上是6+1的政策體系和體制,這是長期的任務,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過程中。

  比如從企業來看,應該鼓勵每個行業、每個企業、每個産品都瞄準世界最高水準,持續努力,缺什麼補什麼。

  比如從政府來看,現在有關部門也在採取措施,使新的“獨角獸”企業儘快進入到上市企業當中,給老百姓更多的優質資産和財富增值的選擇。

  比如從銀行業來看,體現高品質的創新型企業往往都是輕資産的,創新人才和創業人士的大腦最值錢,那麼大腦抵給銀行值多少錢呢?怎麼評估?這些都需要政策做出適當調整。

  還比如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如果像社會資本那麼進行風投,可能相應的評價體制機制還要做出一些改變。

  總之,提出高品質發展只是剛剛開始,這個路程還需要很久,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整個過程都是追求高品質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評價的體系、統計的體系、政策的體系、績效的評價等等都會相應地做出一些調整,可能不會一次就到位了,而是逐步完善。

  談金融監管

  不讓“黑天鵝”飛起來,也不讓“灰犀牛”衝出來

  有記者提問,怎麼看金融監管尺度的把握?對全面從嚴監管金融業有什麼建議?

  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 胡曉煉:

  風險比較大的金融集團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特點。比如,

  第一,杠桿率都非常高,在資産的過程中無節制地舉債;

  第二,對法人治理方面都不夠健全,經營異化;

  第三,這些機構個頭兒又都比較大,所以一旦發生風險,對市場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為此,監管部門積極地出臺了一系列的監管規定,也採取了一些強有力的措施來化解風險,也就是“拆彈”,不讓“黑天鵝”飛起來,也不讓“灰犀牛”衝出來。

  那會不會讓這些風險最後造成影響整個金融體系穩定的情況呢?我認為在中國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第一,中國的黨中央和國務院對風險是高度關注的,對風險一定要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早化解。

  第二,在處置風險中,監管當局採取了分類施策的做法,不是採取一刀切的做法。對於有些杠桿率過高的企業,那就督促它主動地降杠桿;對於一些脫離主業跑偏的企業,督促它回歸主業;對於一些有違法行為的人,就要由司法進行處置;對於極端的情況,也有監管當局直接接管。針對性的分類施策,風險化解和處置做得非常平穩,不會在這個過程中再産生重大風險。

  第三,積極地填空白、補短板。發現機構有這種套利行為和規避監管行為,有在灰色地帶遊走的行為,監管機構立即出臺監管辦法,及早地堵住漏洞,不會造成系統風險。

  作為政協委員,我想在這也提一下建議。首先,監管機構應該把著力點放在強化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上。第二,建議對於監管的空白點要及時彌補,消除一些灰色地帶,讓那些“渾水摸魚”的能夠現形出來。第三,監管要有效協調,在各個領域、不同機構都要有效協調,一種金融行為要有一個監管的標準,不能出現那麼多“套利”的行為。

  談鄉村振興

  要吸引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新創業

  有記者提問,目前農村人口持續減少,一些村出現了“空心化”現象。這樣的村子如何使産業振興精準落地呢?

  農業部原副部長 陳曉華:

  鄉村“空心化”是城鎮化的一種必然結果。不少國家在城鎮化率達到70%以前,都出現過農村人口外流的現象。今後一段時間,農村人口的轉移、進城落戶還會增加,可以説這也是一種客觀的趨勢。

  鄉村振興關鍵在於人,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新主體和新農民。

  一是靠留,要大力培養鄉土人才,特別是致富帶頭人和農村的實用人才,通過他們來帶領群眾發展生産、搞好村莊建設。

  二要靠引,就是要通過各種政策,把外出的能人引回來,把城裏的人才引下來。要吸引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去創新創業。

  另一方面要優化村莊佈局。對於有條件的村,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供,為農民的生産生活創造條件。保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村莊,通過這些舉措,把人留住,把人引下來,就能把産業振興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

  有記者提問,怎麼讓小農戶更好地與現代農業相銜接?

  農業部原副部長 陳曉華:

  可以從兩方面來著手,一方面是要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和聯合,互幫互助、抱團取暖;另一方面要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通過發展訂單農業,股份合作等形式,把農民先帶入市場,實現“老闆下鄉帶農富農”。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