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環保部:打贏藍天保衛戰要有主攻陣地、主攻方向和突破點

2018-02-28 11:2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2月28日訊 227日上午,環境保護部召開20182月份例行新聞發佈會,發佈會由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向媒體介紹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有關情況。

  會上,有記者提問,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措施,目標是什麼?跟之前的《大氣十條》相比,這些措施有哪些特點?有哪些變化,會不會更加著重于深層次結構方面的調整?

  劉炳江回答記者問,他説,《大氣十條》確實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在下一步治理工作中這些成功的經驗、措施會進一步固化。按照十九大報告關於“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總體要求,環境保護部正在抓緊研究起草藍天保衛戰的三年作戰計劃,確立具體的戰役,一個戰役接著一個戰役打。

  關於目標,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規定了空氣品質的約束性指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幅度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品質,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下一步改善目標要進一步深入論證,有的地方可能要提高要求,與人民的期盼相符合。

  劉炳江表示,具體措施方面,有主攻陣地、主攻方向和突破點。主攻陣地就是以京津冀及周邊等重點區域,這些地方污染比較重。主攻方向就是著重是解決産業結構問題、能源結構問題、交通結構的問題。突破點就是聯防聯控,重點解決重污染天氣,因為人民群眾最不滿意的就是重污染天氣。

  具體到産業結構方面,他表示,重點是繼續開展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淘汰落後産能並化解過剩産能,還有城區內重污染企業的搬遷。各個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列出了化解過剩産能的數量。我們會在全國範圍內繼續排查散亂污企業,進行綜合整治,同時加強環保執法監管,提高污染物排放標準,目前“2+26”城市關於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已經頒布實施。

  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重點是治理散煤,這個作為突破口,持續推進重點地區的煤炭消費總量控制。

  在交通結構方面,重點是進行大宗物流由公路運輸向鐵路運輸調整,並通過車油路聯動措施提高機動車排放控制水準。

  劉炳江指出,這涉及的都是深層次問題,目前都有所突破,但沒有取得顯著進展,後面三年要有新的時間表。

  劉炳江還指出,下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重污染天氣應對,重污染天氣應對在京津冀已經實現了重大突破,大幅減少了持續時間較長的重污染過程,聯防聯取得實效。其他很多地區還沒有這種聯防聯控。要提高預測預報的準確度,完善重污染應急啟動標準。

  劉炳江還強調了面源污染,京津冀地區空氣品質比較清新,沒有像以前出現揚塵污染很高的情況,這些地區真正把責任壓實到了村、鄉、鎮,治理還是比較到位的。下一步要切實提高城鄉的精細化管理,壓實責任,切實解決秸稈焚燒等面源污染。(完)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