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線上訂餐月活躍用戶約8000萬 52%用戶下廚次數減少

2018-01-31 15:0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線上訂餐月活躍用戶約8000萬

  餐飲外賣 畫出你的美食地圖(大數據觀察·數字經濟)

  近幾年,外賣行業發展迅速,從大學校園到辦公室、住宅區,又登上高鐵;從正餐到夜宵、下午茶,再到年夜飯,外賣帶來了什麼變化?餐飲行業如何擁抱這場變革?監管如何適應新業態的快速發展?讓我們從一份外賣看消費升級、産業升級和監管升級。

  今年春運,如果你坐火車回家,是帶速食麵還是叫外賣?1月18日起,在“鐵路12306”APP上預訂高鐵外賣時限縮短至開車前一小時。今年的年夜飯,如果你不打算下廚,是去飯店還是叫外賣?時下,不少餐飲品牌已推出了各色外賣年夜飯套餐。

   30分鐘以內 

    平均配送時長 

    用戶:方便快捷,滿足不同需求 

  “過去加班吃速食麵、麵包,現在叫外賣,除了漢堡、比薩等快餐,還有日料壽司、麻辣小龍蝦等各色美食。”北京市某網際網路公司工程師趙乾説。

  “近幾年送餐平臺的增速超過餐飲行業整體的增長速度。外賣改變了很多人的用餐習慣。”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説。

  點外賣的人越來越多,吃速食麵的人則越來越少。2013年,對外賣行業來講,是用戶規模破億的重要時點,而對速食麵行業,是需求量快速下滑的拐點。據美團點評研究院《2017中國外賣發展研究報告》,2013年至2017年線上訂餐用戶規模從1.1億人增長至3億人。據世界速食麵協會統計,從2013年至2016年,我國內地和香港速食麵年銷量從462.2億包跌至385億包。某外媒認為外賣是另一種形式的“快捷食品”,自然對速食麵等傳統快捷食品造成一定衝擊。當然,叫外賣只是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並不是所有的註冊用戶都很活躍,據監測,目前外賣平臺整體月活躍用戶數為8000萬左右。”大數據分析公司易觀分析師楊旭説。

  送餐時間越來越快,餐食品質越來越高。據美團外賣數據,其訂單的平均配送時長從2015年的38分鐘,縮短至2017年的28分鐘。目前,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的單均配送時長均已降至30分鐘以內。“各平臺對配送時間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前不久我訂外賣,送餐超時半小時,外賣平臺不僅給我免單還賠付了我同等金額的現金。”趙乾説。據易觀發佈的《網際網路餐飲外賣用戶專題分析2017》餐飲外賣用戶有明顯高端消費傾向,並且女性外賣用戶中高消費能力佔比高於男性外賣用戶。“近幾年,外賣的客單價在上漲,刨去物價上漲、平臺補貼減少等因素,也與消費升級有關。”楊旭説。

  “家裏有癱瘓老人時刻需要照顧,外出買東西像打仗一樣,外賣平臺不僅能叫外賣,還能到府送藥,跑腿辦事,實在太方便了。”遼寧瀋陽一位老人家屬説。使用場景越來越多,覆蓋人群也越來越廣。2017年,外賣平臺送的品類大大擴展,除了餐食,還有藥品、鮮花、水果等,消費者需要什麼還可以使用“代跑腿”服務。過去,人們訂外賣主要集中在午餐和晚餐,2017年夜宵和早餐佔比不斷擴大。除了時間上的變化,在空間上,一線城市外賣訂單量依舊領先,但二三線城市發展勢頭迅猛。外賣平臺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特別是在假期托幼、居家養老方面減輕了不少城市居民的負擔。

  “外賣價格親民,平常上班太忙,寒暑假期間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午飯了。”上海靜安區一位孩子家長説。

  “我們醫生經常值夜班,過去自己帶盒飯,不僅麻煩,還容易涼。有了外賣,大半夜熱飯送到府,很感謝外賣小哥。”北京市某醫院一名醫生説。

  外賣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和觀念。據調查,使用了外賣平臺後,52%的用戶下廚次數減少,隨著外賣服務的普及,35%的用戶可以接受租房沒有廚房。

    2046億元 

    我國2017年線上訂餐市場預估規模 

    商戶:提升效率,改變盈利模式 

  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在改變消費者飲食習慣的同時,也在改變著餐飲店的盈利模式。據測算,我國2017年線上訂餐市場預估規模為2046億元。“外賣平臺讓傳統餐飲商戶流轉速度更快,翻臺率更高。對整個餐飲業來講,能帶來更多就業。同時,倒逼餐飲店改進流程,接入智慧訂餐系統,提升操作效率,也更技術化、標準化。”楊旭説。

  傳統餐飲店擁抱網際網路,首先要合規。在深圳南山,當地一家餐飲店老闆王超嗅到了餐飲網際網路化的變革味道,他多次申請入駐外賣平臺,卻因資質問題被駁回。平臺合規品控人員入店走訪,發現其餐飲服務許可證已經臨近過期,且部分經營餐品超出了原許可證範圍。王超依照平臺整改建議,改善店面設施並更新許可證。半個月後正式登陸外賣平臺,當月銷量翻倍,“現在是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高興!”王超説。

  做外賣餐食同樣要用心服務。“網際網路+”只是一個工具,關鍵還是做産品、提供更好的服務。“外賣消費者無法像堂食客人一樣體驗到服務,我們就要從品質、包裝等方面,讓消費者感受到我們的用心。”餐飲店京味齋相關負責人説。

  流程再造更能提高生産效率。對一些餐飲店來講,做好外賣業務,並不是加入幾家外賣平臺就可以了,而是要再造餐飲店流程。某餐飲公司聯合第三方公司,共同開發全智慧炒鍋,一位操作員,可以同時操作5—8口鍋,人工成本降至原來的1/5左右,並解決了高峰期産能不足的問題。

    1500多家 

    啟動“後廚直播”的北京餐飲企業 

    平臺:監管加碼,改變發展思路 

  今年1月1日起《網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實施,“這是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和《網路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之後,國家對於網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專門性規章,對於網路餐飲服務的監管、平臺主體責任落實、入網餐飲商戶和配送要求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馮恩援説。

  目前,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積極落實《辦法》,適應新業態、運用新技術審慎監管。例如,北京市成立網路訂餐平臺自律共建聯盟,推進“陽光餐飲”,已有1500多家餐飲企業在訂餐平臺上啟動“後廚直播”。

  2017年外賣平臺的進一步整合,也有利於監管部門抓住“牛鼻子”。“未來主要是服務和品質的比拼,平臺自身對商戶的監管會越來越嚴。”楊旭説。

  消滅“黑作坊”,平臺要落實審查責任,確保入網商傢具有實體經營門店。餓了麼首席運營官兼聯合創始人康嘉介紹,將繼續加強線上技術比對和線下審查核驗,落實“實體店舖和證照齊全”的規定。

  嚴查“雙重標準”,平臺要落實監督責任,確保線上線下餐飲服務同標同質。平臺要加強對入網商家經營行為的抽查和監測,確保線上線下餐食服務同標同質。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莆仲介紹,在上海、北京、廈門等地,我們的餐廳食品安全市民評價大數據系統“天眼”定期報送監測到的重點風險商家數據,發現違規商戶,立即下線並配合政府監管部門處罰。

  嚴控“配送污染”,平臺要落實配送責任,確保送餐人員個人衛生,容器、食具、包裝等無毒、清潔。百度外賣首席執行官魏海介紹,我們要求配送員無犯罪記錄,並持健康證上崗;外賣餐品需使用封口貼;升級配送設備,實現恒溫配送;同時,聯合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發佈了《外賣配送服務規範》團體標準。

  保障食品安全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保障外賣食品安全仍需監管部門、外賣平臺、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以及廣大消費者等多方共同努力。記者 林麗鸝

[責任編輯:孫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