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異常導致臺灣精緻農業減産
新華社臺北1月28日電(記者喻菲 祁星)近幾年的暖冬、暴雨、颱風等異常氣候已對臺灣精緻農業造成影響,香菇、蓮霧、草莓、虎頭蘭等高價值的經濟作物紛紛減産。
記者在南投縣魚池鄉採訪時了解到,香菇産量在臺灣佔第一位的魚池鄉由於2017年整個夏天氣溫過高、溫差縮小,導致夏季香菇産量減少六成,大約有70%至80%的菇農虧本。
南投縣政府農業處行銷企劃科科長曾銀位向記者介紹,南投縣魚池鄉已有三四十年的香菇種植歷史,香菇種植面積約120公頃,僅這一個鄉的香菇産量就佔全臺灣的四成多。
曾銀位説,原本魚池鄉日夜溫差大,濕度高,適合香菇生長,但2017年夏天太熱使得香菇的育成率下降。
據介紹,當地農民使用摻入營養成分的木屑培育香菇,但由於臺灣禁止砍伐森林,優質的木屑越來越難以獲得,造成香菇的單位産量下降了近一半,價格越來越高。
已經種植香菇30多年的菇農蔡康泰説,他種植了兩公頃多的香菇,近兩年越種越辛苦,成本高了,利潤低了。去年天氣太熱,有時候一整片地的香菇都壞掉。“我們是在跟天氣打賭。”
此外,魚池鄉還是臺灣虎頭蘭的最主要産地,這裡的虎頭蘭種植面積有16公頃,産量超過全臺灣總産量的90%,年産值約1億元新台幣。
魚池鄉最大的虎頭蘭種植園主人郭光展向記者介紹,今年自家的虎頭蘭産量萎縮了一半左右,氣候異常是最主要的原因。“由於近來溫差不夠大,花的出芽率變低了,本應該在同一時間長出兩枝花的,現在常常只長出一枝花。”
其他花農表示,這幾年虎頭蘭種植還出現了花苞太小和落花蕾等問題,今年特別明顯。
據了解,因臺灣近年氣候異常,蓮霧也遭受重大損害,種植面積銳減。臺灣蓮霧種植最高峰時有8000多公頃,即使在10年前全臺蓮霧種植面積也還有5800多公頃,但是到2017年底蓮霧種植面積已減少到約3800公頃,不到全盛時期一半。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農作物還包括蜜棗、草莓、芒果、梨等。
臺氣象部門表示,臺灣氣候風險正大幅提高。近年來臺灣高溫日數增加,以臺北為例,2017年夏季超過35攝氏度的天數超過60天,與往年相比多出一倍。此外,降雨的日數也明顯減少,但短時強降雨的次數卻大為增加,這也更容易導致災害。
面對氣候的影響,島內農業專家提出臺灣農業需從重新規劃栽培制度、加大科技投入、整合氣象防災及農業資訊等方面入手應對。
專家指出,臺灣愈來愈熱,需要思考是否要調整不同作物適栽區及適養區,系統性地重新規劃耕作區域和制度,並加大科技的投入,通過智慧化、自動化提供作物更好的管理。此外,臺灣缺乏資訊整合,有必要儘速整合氣象、災防及農業資訊,才能訂定精準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