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環保廳公示了“2013年廣東省重點污染源環境保護信用評級結果”名單,接受群眾監督。包括近日受到曝光的博羅“紅河”所在地園洲鎮,惠州共有31家企業成為“吃紅黃牌”企業,其中18家企業擬被挂“紅牌”,13家企業擬被挂“黃牌”。惠州市環保部門回應,參評總數多是主因,同時暴露出惠州産業結構粗放的問題。
惠州提交參評企業111家
此次評級是根據《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重點污染源環境保護信用管理辦法》(粵環發〔2010〕62號)的要求進行,經審議共有1076家列入管理名單中。其中,37家企業因全年停産、未驗收、關停等原因擬不參與評級;841家擬評為綠牌企業(環保誠信企業),佔參與評級企業數比例為80.95%;124家擬評為黃牌企業(環保警示企業),佔參與評級企業數比例為11.93%;74家擬評為紅牌企業(環保嚴管企業),佔參與評級企業數比例為7.12%。
吃到省環保廳“紅黃牌”環保嚴管企業、環保警示企業名單中,各地市間惠州總數排在第三,共有31家企業“吃牌”,前兩名為東莞、江門。惠州市環保局方面回應,此次重點污染源環境保護信用評級名單先由各地級市環保部門提交,再由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進行審議後確定的,惠州此次提交參評的共有111家企業,“惠州提交省廳參評的企業總數排名前三,這體現了我們主動參評、落實監管,參評基數大,因此吃紅黃牌的也多了”。
此外,惠州31家吃紅黃牌的企業中,博羅的企業就佔1/3,前段時間被本報曝光的“紅河”所在地的博羅縣園洲鎮,就有金富達、新和兩家五金製品加工廠被掛牌。掛牌企業中,還多是電鍍、五金、漂染、造紙等重污染企業。惠州市環保局方面表示,31家吃紅黃牌的企業裏22家是電鍍企業,“惠州是全省唯一把博羅、淡水河、石馬河流域等重點流域區域全部電鍍企業納入參評名單的地級以上市,部分城市完全沒有申報電鍍企業參評”。
據悉,13個紅牌企業中被限期治理6家、超標排污被查處5家、被行政處罰2家;18個黃牌企業中,被限期治理9家、被限期整改4家、超標排污被查處3家、被行政處罰2家。
信用評價暴露産業結構粗放
根據《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重點污染源環境保護信用管理辦法》,綠牌企業可享信貸、上市、再融資便利。對環保警示企業(紅牌標識)和環保嚴管企業(黃牌標識),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要加大現場監測頻次和巡查力度,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産審核,督促排污單位切實履行環保責任。
惠州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坦言,通過此次環保信用評級,暴露了惠州産業結構粗放的問題,“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惠州市兩河流域都完成了30%的污染企業淘汰率,但截至目前努力仍然不夠”。被評定為紅、黃牌等級的31家企業中共有電鍍企業22家、漂染企業3家、皮革企業1家、線路板企業2家、造紙企業1家、集中處理企業2家,被評定為紅黃牌等級的企業多為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惠州市産業轉型升級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此外,被評為紅黃牌等級的企業,大部分分佈在博羅縣(20家)和惠陽區(9家),區域性産業結構不合理現象較為突出強。此外,經濟較落後的龍門縣也有2家被評為紅黃牌企業,説明污染向山區轉移的趨勢不可忽視。
下一步,環保部門將推進紅黃牌企業的環保整治,對被評為紅黃牌等級的企業分類嚴管政策,加大環保執法和監測力度,依法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産審核,提升其污染防治水準。加強對被評紅黃牌企業的技術服務和指導,逐廠提出針對性整改要求,指導企業落實環保措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修復環保信用。
此外,未來惠州將落實環境監察“網格化”管理,將東江、西枝江沿岸、淡水河、潼湖流域、飲用水源地周邊等環境敏感區域、電鍍、印染、化工、危廢處理、集中治污設施等重點行業作為環保執法重點,對重點污染源企業實施每月一查,加大環保現場執法頻次,對環境違法行為一律依法查處。聯合公安部門,落實“兩高”關於環境犯罪的司法解釋,加大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同時,加快淘汰落後産能,繼續按全市每年10%、淡水河和潼湖流域20%的目標推進重污染項目清退。 (記者/盧慧)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