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指出,一女士從民生銀行上海分行一名客戶經理手中購買了“正鑫一號”理財產品,該產品到期遲遲沒有兌付。就此事,中國經濟網記者向民生銀行相關負責進行求證,該負責人表示,經排查,民生銀行從未參與發行、銷售、托管過“正鑫一號”。
民生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為了維護聲譽,該行已與“正鑫一號”的發起人上海天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取得聯係,了解其兌付情況。該公司明確表示,截至6月12日,“正鑫一號”已全部兌付完畢。
6月12日,《第一財經日報》發表標題為《“正鑫一號”地產基金延兌 某股份行被牽涉》的文章。文章稱,距龍女士(化名)購買的“正鑫一號”理財產品到期日4月28日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但融資方杭州正鑫置業有限公司(下稱“正鑫置業”)依然遲遲不兌付本息。
龍女士從某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一名客戶經理手中購買了這一產品,當時該客戶經理還向她出示了一份由該行地產金融事業部對正鑫置業相關地產項目所做的盡調報告。上述地產項目為杭州錢江世紀城僑商大廈,因項目方資金鏈緊張,該地產項目已經停工超過半年。
龍女士表示,“正鑫一號”銷售材料顯示,某股份制銀行地產金融事業部對項目進行盡職調查並撰寫了盡調報告,同時該行上海分行對基金賬戶進行保管。龍女士的合同是在上述股份行浦東南路網點簽署的。“正鑫一號”的基金認購書顯示,基金的募集賬戶為上海閔優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在該行上海分行的賬戶。
業內人士認為,企業有時也會買通銀行客戶經理做一份像樣的盡調報告,然後將其作為背書去“忽悠”其他資金,這樣的情形並不少見。
雖然6月12日的文章沒有指出“某股份行”究竟是哪家銀行,但是此前的報道已明確指出是民生銀行。5月23日該報發表《宜信危機:員工接盤息事寧人?》的文中,也提到了“正鑫一號”,報道稱,今年4月,有投資人向記者報料,其在民生銀行購買的100萬元“上海正鑫一號”理財產品出現到期不能兌付的情形,這款產品的融資方是正鑫置業,用于杭州錢江世紀城僑商大廈項目開發建設。
中國經濟網記者聯係撰寫上述兩篇文章的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該記者未否認牽涉民生銀行,另對此事不予置評。
附:關于“正鑫一號”相關情況的說明
6月12日,有媒體報道稱一位女士從我行上海分行一名客戶經理手中購買了“正鑫一號”理財產品,該產品到期沒有兌付。看到相關報道後,我行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徹底排查,最終確認我行從未參與發行、銷售、托管過“正鑫一號”。
為了維護聲譽,我行在第一時間與“正鑫一號”的發起人上海天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取得聯係,了解其兌付情況。該公司明確表示,截至6月12日,“正鑫一號”已全部兌付完畢。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6月13日
(記者華青劍)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