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民生銀行貸款四千萬收百萬"顧問費"引不滿

2014-07-04 09:52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民生銀行2010年一次強行平倉事件引起的貸款糾紛,讓小微企業主吳剛心力交瘁。吳剛日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稱,民生銀行杭州分行一方面收取了高額的財務顧問費,另一方面違背“口頭承諾”不再續貸,導致貸款逾期,讓其遭受到了巨大損失。

  高昂“顧問費”未換來相關服務

  “我們貸款4000萬元,民生銀行杭州分行收取了100多萬元的財務顧問費。”吳剛向《經濟參考報》曝料稱,“我們沒有享受到任何相關服務,純粹是亂收費。”

  據吳剛介紹,這筆4000萬元的貸款,是他父親吳建中先後以其為法人的浙江省東陽市燃料有限公司等資産作抵押,從中國民生銀行杭州分行獲得的。

  為核實情況,《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中國民生銀行杭州分行所在地———杭州江幹區尊寶大廈,並採訪了負責此次貸款相關事宜的中國民生銀行杭州分行資産保全部總經理助理張力明。張力明告訴記者,收取財務顧問費在當時是比較普遍的做法,而且是按照協議收取,貸款人是知情的。至於這些財務顧問費的具體服務內容,張力明表示,自己也不清楚,需要問客服經理。

  隨後,記者聯繫上中國民生銀行杭州分行行長高級助理徐文華。徐文華告訴記者,第一筆40多萬元財務顧問費早已退還。經向總行申請,第二筆80多萬元財務顧問費也于2013年10月予以退還。

  張力明告訴記者,第一筆財務顧問費的具體數額是48萬,以衝抵利息的方式退還。

  在民生銀行提供的轉賬憑證上,記者看到第二筆財務顧問費具體數額是832000元整,摘要註明是“退還財務顧問費”,收款人為“浙江省東陽市燃料有限公司”。

  吳剛稱,經過多次交涉,目前財務顧問費確實都退了,但財務顧問費的利息尚未退還。

  對此,張力明向記者表示,這筆利息大概有八九萬元,可以退。

  難以對證的“口頭承諾”

  “民生銀行不僅亂收費,還違背當初承諾,導致我們貸款逾期,並收取了高額違約金。”吳剛告訴記者,“電話已經不記得打了多少次,往民生銀行也跑了很多次,但減免貸款逾期罰息的要求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據吳剛介紹,在2010年8月31日晚9:59分許,由於民生銀行的原因致使浙江延期黃金27位空頭客戶慘遭秒殺,損失慘重。當時,他的父親吳建中正是中國民生銀行杭州分行的延期黃金業務客戶。

  “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不到一分鐘時間延期黃金空單遭強行平倉,直接經濟損失高達40余萬元。”吳建中稱。

  對此,張力明承認,當時確實給投資者造成了一點損失,其中,吳建中損失比較大。據張力明介紹,最後達成以低息貸款方式補償吳建中的損失。

  吳建中告訴記者,2010年10月8日,他以兩套房産作抵押,獲得低息貸款1000萬元。後為擴大經營規模,又以浙江省東陽市燃料有限公司等資産作抵押向民生銀行貸款4000萬元。

  據吳建仲介紹,2011年10月8日,他按時歸還了1000萬元低息貸款。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民生銀行一年前的“口頭承諾”化為烏有,在抵押物不變的情況下,不再給予續貸,致使資金鏈斷裂,進而導致那筆4000萬元貸款出現逾期。

  “逾期違約金金高達600多萬元。”吳剛説,“在資金續貸問題上,民生銀行沒有及時向我們説明,這是造成貸款逾期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要求減免逾期罰息部分。”

  對於銀行曾“口頭承諾”續貸的説法,張力明表示“不知道”。

  對於“減免逾期罰息”的要求,張力明稱,總行不同意減免。

  “民生銀行當初處理延期黃金問題時,態度很誠懇,從總行到分行都來人做工作,但現在他們都在敷衍了事。”吳剛表示,經過這次事件,“以後再也不想跟民生銀行打交道了”。

  業內人士:不要輕信銀行口頭許諾

  《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事採訪了廈門大學金融係副教授陳善昂,陳善昂表示,在貸款利率受管制、銀行存在增加手續費和佣金收入激勵的背景下,銀行選擇將部分貸款利率改為財務顧問費,這是前幾年的慣常做法。

  陳善昂認為,銀企要相互包容,共度時艱,企業畢竟是銀行盈利的基礎和源泉。

  對於“口頭承諾”難以對證的問題,北京市嘉地律師事務所律師魏傑指出,企業應提高警惕,千萬不要輕易相信銀行的口頭許諾,否則,一旦發生爭議後會因無法舉證而承擔敗訴風險。魏傑還建議,對於銀行的口頭承諾應想辦法以書面或其他形式固定下來。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