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冰凍天氣席捲我國南方,南方實現集中供暖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其實,隨著南方迎來新一輪大範圍雨雪,關於南方應該供暖異議已經不大,關鍵是如何供暖。需要算算經濟賬、資源賬和民生賬,探一探南方實現供暖的最佳路徑。
60年前制定的供暖分界線已不合時宜
浙江多地經歷元旦暴雪考驗;江西啟動暴雪四級應急響應;8日起安徽南部又迎來暴雪……我國南方地區正在經歷一個多年少見的“寒冷”冬季。“最冷寒冬”也讓南方供暖再度引發熱議,一項有2萬名網友參與的調查顯示,超過80%的被調查者支援南方供暖。
據市政管理部門規定,在北京、山東等集中供暖的北方省市,室溫測量標準多數為不低於16攝氏度。按照秦嶺—淮河這一供暖分界線,上海、武漢、合肥等南方城市並非強制供暖區域。然而在這些城市,冬季室內常溫經常低至10攝氏度,雨雪天甚至在零攝氏度以下。以至於有人調侃,冬天北方人“穿單衣喝冷飲”,而南方人則是“取暖基本靠抖”。
對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玨林指出,秦嶺—淮河線是歷史産物,隨著國家經濟狀況的大幅改善和氣候的劇烈變化,這條線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情況,南方供暖的需求理應得到滿足。
[責任編輯: 宿靜]